一、牙的发育相关考点总结
1.颈环
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釉结
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3.缩余釉上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4.引导管
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二、牙的发育相关考点总结
1.原发性上皮带
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
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3.上皮隔
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4.上皮根鞘
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三、牙的发育相关考点总结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参考答案】
(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
(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包括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及其形态特点;
(3)牙体组织形成。包括冠部牙本质、釉质的形成;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发生,牙骨质的发生;
(4)牙的萌出。包括萌出的组织学变化、结合上皮的形成等。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参考答案】
牙胚包括成釉器、牙乳头、牙囊,其中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及其它牙周组织。
3.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钟状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卵圆或扁平状,称为中间层。在钟状期早期,细胞核居中,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数量不多。到晚期,细胞间隙增大充满微绒毛,上述细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及糖原沉积。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
四、牙的发育相关考点总结
1.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参考答案】
牙形态的异常常由牙胚的形态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改变所致,如临床常见的畸形中央尖、牙内陷、牙根弯曲;牙的数目异常可能主要涉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牙蕾形成的数目的异常所致。
2.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参考答案】
釉质的基质由成釉细胞分泌,主要的有机成分未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釉基质很快矿化。小的磷灰石晶体,其直径和长度迅速增加。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短,细小如针形,而且稀少。在成熟的釉质中,晶体的体积增大,呈板条状,数量增多。釉质的矿化方式是,一方面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如此反复交替,使釉质最后达到96%的矿化程度。在釉质形成到应有的厚度,釉质进一步矿化。牙本质基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主要为胶原纤维和非胶原蛋白;牙本质的矿化由成牙本质细胞控制,其中罩牙本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泡内晶体成簇地分散在突起的周围和牙本质基质中。晶体继续长大并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而髓周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成牙本质细胞不再产生基质小泡,牙本质基质是以形成各种的晶核进行矿化。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