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凝血临床应用?
沃德生命楼主
2023-08-18 09:48

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检查项目之一。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检查项目。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激活全凝血凝固时间(ACT)是目前国内外临床血液体外循环手术时,检测血凝时间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

目的是在术前了解动物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动物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动物需要手术时,兽医师必须事先了解动物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机体存在着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机体正常状态下两大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所以既无出血也无血栓形成。若凝血系统亢进或纤溶系统减弱则会引起高凝状态发生血栓,反之则会引起低凝状态出现出血现象。

生理止血分为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凝块生成三大步。深入研究血液凝固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的过程


凝血5项的临床意义

1 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途径筛选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的重要手段。报告形式为秒数和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的缩写,使不同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INR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长越长。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两种形式。

正常参考范围:犬: 5~15秒; INR:0.5~1.6

          猫: 6~15秒; INR:0.6~1.6

延长:多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实质性损伤),维生素K缺乏(胆汁淤积,脂肪吸收障碍可引起),DIC,幼龄动物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等。

缩短:多见于DIC早期,乙醚麻醉后,血栓类疾病等。


2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应血浆中凝血因子Ⅻ、Ⅷ、Ⅸ、Ⅺ水平,是目前判断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最常用、最敏感的筛选试验。

正常参考范围:犬:15~45秒  猫:15~43秒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 增加及口服抗凝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肠道灭菌综合症。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 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 。

APTT和PT同时检测是凝血因子缺陷的主要筛查试验(Ⅷ、Ⅸ、Ⅺ)


3 凝血酶时间TT

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在共同凝血途径中,所生产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可用TT来反映。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能使TT延长,故也有人将TT作为纤溶系统筛选试验。

正常参考范围:犬:8~20秒  猫:9~19秒

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病,肾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增多及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 增多等疾病。 

缩短:见于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 


4 纤维蛋白原FIB

FIB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同时具有凝血功能。是纤维蛋白前体,再凝血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有助于了解凝血机能状态。

正常参考范围:犬:1~3g/L  猫:1~2.5g/L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 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 

缩短:感染,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


5 激活全凝血凝固时间ACT

ACT又称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将惰性硅藻土加入血液内,一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手术前中后对大剂量肝素进行监测,辅助内源性凝血功能筛查,监控肝素用药。 

正常参考范围:犬:50~150秒  猫:50~140秒

延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减少,尿毒症,肝脏疾病;

常用于溶栓治疗和肾透析肝素和枸橼酸钠抗凝剂使用剂量监控,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端采集样本ACT维持于治疗前1.5~2.5倍,治疗结束后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端采集样本ACT应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打开医脉通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确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科 肝病科 内分泌科 肿瘤科 血液科 精神科 呼吸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外科
普通外科 神经外科 胸心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整形外科
其他
麻醉科 妇产科 儿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皮肤性病科 急诊/重症 影像科 检验科
打开APP,参与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