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罕见原因,你想到了吗?|病例分享

来源:医脉通 2022.04.21
我要投稿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0岁。主因腹痛、恶心伴呕吐以及停止排便4天入院。患者除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史外,无已知其他疾病史。


体检发现患者腹部膨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CRP)升高,为57.84 mg/L,白细胞计数升高,为12.84×109/L,其他血液学参数正常。


腹部X线平片发现1/2气液平面。进一步腹部CT扫描发现回肠结肠套叠,即外周肠袢低密度,中央为肠系膜脂肪组织(图1)。近端软组织密度可见管腔充盈缺损,在小肠袢内发现微小的扩张,直径为3cm,符合肠套叠和肠梗阻的诊断。


1650534406850145.jpg

(图1 腹部CT检查


患者接受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位于回盲瓣远端10cm处的节段与回盲瓣一起嵌入升结肠。扩张是由于套叠附近的梗阻导致,在升结肠中发现固体肿块,隧行右半结肠切除-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于第7日出院。术后第4个月行结肠镜检查远端50cm回肠段,未发现异常。


术后在切除肠段内发现一大小为11×5×4cm的息肉样病变,起源于回肠,通过回盲瓣嵌入结肠腔内。基于切除标本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最终确诊为炎性纤维性息肉(IFP)。


分析讨论


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又称Vanek肿瘤,1949年首次被描述为“胃黏膜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病变”。其发生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消化道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消化道良性间叶源性肿瘤。


IFP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以胃和小肠最常见。其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及病灶大小有关,多表现为腹痛及腹部不适。在小肠和结肠中的IFP可表现为肠套叠和梗阻的症状,肠道IFP易导致肠套叠或肠梗阻,是成年人发生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中报道的IFP患者的年龄多为60-70岁,病变大小通常在2-5cm之间,IFP可以有茎或无茎。本例患者的息肉直径为4.5cm,但被描述为11×5×4cm的息肉样肿块。


腹部X线平片通常不足以针对IFP做出具体诊断,由于其发病率较低,CT检查也缺乏特异性。IFP具有独特免疫组化及病理学特征,可协助诊断。IFP是间质性增生性疾病,镜下可见梭型细胞围绕血管及黏膜腺体构成旋涡状或洋葱皮样典型结构特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另一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同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常常表达Vimentin、CD34。


由于IFP具有良性生物学行为,极少出现转移及术后复发,只需行局部切除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对于直径< 2 cm 且局限于黏膜下层的病灶,一般采取内镜下切除,而对于病灶较大或术前病理无法明确的病人,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IFP引起的肠梗阻是一种罕见的表现,临床发现中老年患者有症状较明显的肠套叠与肠梗阻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


参考资料:

1.Dagistanli S, Gunduz N, et al. (April 06, 2022) A Rare Cause of Colonic Obstruction: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2.梁小红,柴彦军,等.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02):312-314.

3.周思成,梁建伟,等.降结肠巨大炎性纤维性息肉合并肠梗阻一例[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04):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