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例提示,抗GBM病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则应立即开展骨髓检查

来源: 2022.04.25
我要投稿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罕见却致命的疾病,其特征为由于骨髓原因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是一种免疫复合物小血管炎疾病,表现为快速进展型肾小球肾炎和/或肺出血。两者都涉及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15触发的T细胞,然而,目前尚未有上述疾病同时出现的病例报道。 


2022年4月7日,BMC Nephrology刊登了来自日本的病例报告。据悉,该病例是人类首次发现AA和抗GBM疾病在患者身上同时发生。该病例提示医师,抗GBM病患者一旦出现血细胞减少,则应立即进行骨髓检查。


病例简介


患者,女,67岁,因2周前出现发热、乏力、咽痛、肝胆酶升高而入院。因疑似急性胆管炎,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然而患者依然持续发热,并发生急性肾损伤。第7天,患者转诊至肾内科。患者无吸烟史,日常也没有服用其他药物。查体体温38.5℃,双侧椎体轻度压痛,入院时,患者血清肌酐升高(1.56mg/dL),蛋白尿(2+)和镜下血尿(3+)。而第7天时,肌酐至4.95mg/dL。血清抗GBM抗体滴度为990U/ml(阴性<3)、ANCA和抗核抗体阴性。在第八天肾活检后,患者被确诊为抗GBM病。肾活检结果显示肾小球弥漫性新月体细胞(65%,22/34例),并伴有纤维蛋白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包曼氏囊破裂和GBM。有2例肾小球整体硬化。同时,出现间质水肿以及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患者立即接受了血液透析,同时使用了甲基泼尼松龙(1g/d,连续3天),然后口服泼尼松龙(60mg/d)以及血浆置换。由于没有肺出血症状和肾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患者未接受环磷酰胺的治疗。


然而,在第25天时,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需要频繁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的最小值分别为4.0×10³/μL, 7.1/μL,6.6g/dL和9.0×10³/μL。起初,医师怀疑为药物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在检查了患者的处方后,停用了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但处理后却发现上述症状维持了1个月。在此期间,溶血、维生素或铁缺乏和病毒感染等病因也相继排除。


第62天,患者骨髓检查揭露了真相,被诊断为AA。进一步的HLA表型检查发现患者有A2/24、B48/52,Cw8/12,DR15/15以及DQ6/6。


再次接受甲基泼尼松龙脉冲治疗后,患者的口服泼尼松龙剂量为30mg/d,并接受了环磷酰胺(150~200ng/ml)治疗。全血细胞减少症状恢复,并在第80天出院。16个月后,患者抗GBM抗体滴度检查阴性。又过了11个月,她接受了活体肾移植,从那以后,患者抗GBM病和全血细胞减少症就没有复发。


讨论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抗GBM病和AA同时发生的病例。虽然两者病理机制有所重叠,都涉及自反应性T细胞,并且HLA-DR15变异是共有的危险因素。然而,仅HLA-DR15变异不足以导致上述疾病。此外,不能排除药物诱导性AA的可能性。但在本病例中,患者停用药物1个月后,血细胞计数未恢复,这表明药物并非导致AA的唯一原因。


在此病例中,骨髓检查被推迟,因为最初医师认为血细胞减少症会随着药物的停用而消失。然而,AA是一种致命疾病,需要立即诊治。提示,抗GBM患者一旦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情况,应立即进行骨髓检查。


对于获得性AA,推荐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然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考虑单独使用环磷酰胺,特别是基因型是DRB1*1501的患者。


总之,该病例提示,若肾内科医师一旦发现抗GBM疾病的患者出现血细胞减少,无论患者是否服用可能减少血液细胞的药物,都应立即进行骨髓检查。那么各位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遇见过类似患者?当时出现血液细胞减少后,您是做了哪些处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分享~


参考文献:

1.MatsuiK, Kamata W, Mochida Y,et al.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complicated with anti-glomerular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a case report. BMC Nephrol. 2022 Apr 7;2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