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掌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1 例
作者:张谊华, 张 婧, 程 波, 纪 超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2 岁。因左手掌褐青色斑片 4 年,于 2019 年 8 月就诊于我科门诊。 患者 4 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 掌外侧缘出现散在的褐青色斑片,边界不清,未高出皮 面,无瘙痒、压痛、发热等不适,未予诊治。 4 年来,褐青 色斑片逐渐增多,蔓延至掌心,边界不清,无红肿、瘙痒 及压痛等不适。 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科门诊。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 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慢性病病史,否认乙型肝炎、结核、伤寒
等传染病病史, 否认外伤手术史,未发现食物和药物过敏史。父母非近 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脏、肺部及腹部检查 均正常,未触及浅表淋巴结增大。 皮肤科检查:左手掌 外侧缘及掌心可见多发的褐青色斑片,边界不清,未隆 起于皮面(图 1),无浸润感、压痛及红肿,表面无破溃。 皮损
组织病理检查
: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可 见树枝状黑素细胞分布,未见噬黑素细胞(图 2)。 免疫 组化:S-100 蛋白(图 3A)、Melan-A(图 3B)、HMB-45 (图 3C)均(+)。 诊断: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治疗:患者放弃治疗,目前随访中。
2 讨 论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包括多种先天性和获得性黑 素细胞病变, 其特征是真皮中存在从神经嵴向表皮迁 移的梭形树枝状黑素细胞[1-3]。 黑素细胞增多症主要包 括蒙古斑、太田痣和伊藤痣,上述疾病组织病理表现相 似,鉴别诊断最常依据临床特征和解剖分布[4] 。 伊藤痣 是由 Itô[5] 于 1954 年首次描述,其与太田痣相似,只是 分布位置不同[6] 。 伊藤痣分布特点具有特征性, 主要分 布于后锁骨上神经和臂外侧神经区域, 即主要分布于 一侧肩部、颈部、锁骨上区、肩胛、上臂外侧,部分患者 可发生于双侧。 大多数患者在婴儿期和青春期早期即 被诊断, 很少有青春期后获得性皮肤黑素细胞增多症 的报道[2,7] 。 本例患者是发生于青春期后特殊部位的获 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报道。 获得性皮肤黑素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 确,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一个假说认为在胚胎发 育过程中,真皮黑素细胞从神经嵴向外迁移,但未到达 表皮基底层;此外,真皮黑素细胞可从表皮基底层或毛 球迁移至真皮[1,7-8]。 另一种假说认为炎症、创伤、妊娠、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或某些未知的老化刺激可能会 激活预存的、潜在的真皮黑素细胞增生[1,8-9]。 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可在 此基础上继发色素减退斑[10],但 Wise 等[11]报告 1 例罕 见的恶性转化患者。 脉冲调 Q 激光手术是目前治疗真 皮黑素细胞增多症的常用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选 择性光热和光机械原理破坏真皮黑素细胞和噬黑素 细胞;经过 4~8 次治疗,大部分患者皮肤色素沉着减 少或消除,且形成瘢痕的风险<1%[12]。 本病的二线疗法 包括磨皮或美容掩饰。 本例患者拒绝任何治疗,目前皮肤科随访中。
参考文献略。
来源:张谊华,张婧,程波,纪超.左手掌获得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