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右侧颞枕叶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何文斌,沈云娟,杨文桢,韩彦明,兰正波,吴海洋,张新定,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1.病例资料
37岁女性,因突发头痛10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全身多处皮肤散在分布直径约1 cm大小斑丘疹,部分有少量脱屑或色素沉着,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血常规
、血生化检验未见异常,血清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肿瘤标志物全套、结核感染T细胞及结核抗体定性测定、降钙素
原、C-反应蛋白
,以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抗酸染色均未见异常。
胸、腹部CT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头颅CT示右侧颞枕叶斑片状低密度灶。头颅MRI示右侧颞枕叶交界处占位(图1)。MRS采集点置于右侧颞枕交界病变区,大部分谱线紊乱,局部见NAA峰轻度减低,Cho峰轻度升高,结合平扫及增强,考虑感染性肉芽肿病变。术前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炎症?结核?肿瘤?),给予抗结核、抗感染、降颅内压等治疗,未见好转,排除手术禁忌,全麻下行经右侧颞枕脑病损切除术。
术中见病变组织呈灰白色,基底位于横窦、乙状窦及小脑幕,占位病变质地浅部硬,深部软,形态不规则,血供一般,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界限,沿病变边缘游离,完整切除,大小约1.9 cm×1.4 cm×1.5 cm。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右侧颞枕叶)组织细胞肿瘤,符合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2.讨论
LCH发病年龄广泛,但儿童多见,1~3岁为高峰,成人发病率很低,颅内受累者更是罕见。LCH可表现为局灶性、单系统多部位病灶及多系统多部位病灶,可累及任何器官和部位,最多见于骨组织,尤其是颅骨,其次有皮肤、肺、肝、脾、淋巴结等,下丘脑、垂体也易受累。本文病例发生于脑实质,术前MRI表现与结核瘤、淋巴瘤等相似,全身多处皮疹已有10余年,术前皮肤科医师会诊排除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因皮疹无不适,病人未同意行活检,故无法判断皮损
是否与该病相关。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目前,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颅内深部病变、功能区等不易手术者,可考虑立体定向脑活检术。根据疾病发展程度,LCH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有观察随访、局部处理、手术、免疫调节、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等。
单一病灶通常只需局部处理或手术切除,而多灶性骨骼受累、难治性皮肤病变、弥漫性或复发性疾病,通常建议行全身化疗或联合治疗,长春新碱、甲氨蝶呤
、环磷酰胺
等化疗药物以及激素、小剂量放疗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有针对CD1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
、抗CD52阿仑
单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疗法,但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LCH预后与就诊时疾病程度、危险器官功能损伤情况以及对治疗的早期反应等有关,多系统受累比单系统发病预后差,特别是有器官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受累者。本文病例病灶累及右侧颞枕叶交界区,皮损尚未确定是否与该病相关,术后头痛、恶心等消失,无相关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复发,确切疗效仍待进一步随访。
来源:何文斌,沈云娟,杨文桢,韩彦明,兰正波,吴海洋,张新定.成人右侧颞枕叶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