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原发性肺发育不良并17q23.1-q23.2微缺失1例
作者:邓妍,曾施,徐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诊断科
1.病例简介
女,27岁,孕1产0,孕26周+4,孕期无不良接触史及药物服用史,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病史。产前超声检查示:双顶径、腹围及股骨长测值据Shepard公式估算约为23周+3。胸围约140mm(<第五百分位数),轨迹法描记肺面积(图1A)分别为2.37cm2(左,<均值)、3.27cm2(右,<均值)。胸围/腹围约为0.79。
羊水最大深度39mm,羊水指数116mm。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0.80,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比值4.93;脐动脉阻力指数0.75,收缩期峰值速度与舒张末期最低流速比值3.96。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胸面积比约为41%,心轴左偏约70°。房室腔、大动脉大小正常范围、连接关系未见明显异常。
三血管肺动脉分叉切面测得左右肺动脉内径明显细小(图1B),右侧约0.8mm(Z值-6.1)、左侧约0.7mm(Z值-6.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分支肺动脉及肺静脉未见明显血流充盈,未探及分支肺动脉及肺静脉频谱(图1C)。超声提示:原发性肺发育不良及宫内发育迟缓。
脐血染色体检查示核型46,XY。高通量DNA测序法示:17号染色体于17q23.1-q23.2处缺失2.14Mb区域,覆盖17q23.1-q23.2微缺失综合征约61%的区域。孕妇于29周引产一男胎,体重约1140g,外观无明显畸形,家属拒绝做尸体解剖。
2.讨论
17q23.1-q23.2微缺失属于罕见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四肢畸形、小头畸形、听力障碍、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17q23.1-q23.2微缺失与肺发育不良密切相关。Karolak等对26例临床及病理均诊断为新生儿间质性肺疾病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为17q23.1-q23.2微缺失。
少数基因位点在肺生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T-box家族基因(TBX2、TBX3、TBX4、TBX5)及FGF10。17q23.1-q23.2该区域内及邻近区域含有TBX4及TBX2位点。当微缺失区域涉及TBX4、TBX2位点时会导致肺腺体发育不良、肺泡发育不良、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等,最终引起致死性肺部疾病。
肺发育不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后者更多见。国内关于产前超声诊断原发性双肺发育不良相关病例鲜有报道;国外仅Chen等报道1例。肺发育包括肺组织发育及肺血管发育。原发性肺发育不良多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而肺血管内径正常。
分支肺血管发育不良导致肺发育不良产前超声特点包括:①胸围及双肺面积测值偏小;②分支肺动脉内径测值偏小;③彩色多普勒示分支肺动脉及肺静脉未见明显血流充盈,分支肺动脉及肺静脉未探及频谱多普勒信号。肺发育不良影响出生后气体交换,导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甚至新生儿死亡。提高产前肺发育不良的诊断率有利于围生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本例为胎儿原发性双肺发育不良并17q23.1-q23.2微缺失,极可能为微缺失区域涉及T-box家族基因位点,从而导致肺发育不良。随着更多该染色体微缺失的产前超声诊断病例报道,超声医师能对染色体微缺失异常的超声表现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指导孕妇产前遗传咨询。
来源:邓妍,曾施,徐燕.产前诊断原发性肺发育不良并17q23.1-q23.2微缺失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03):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