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一例
作者:游意莹,王艳玲,谢汉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青年男性为好发人群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进行性的脊椎关节病,主要以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受累为主,最终可发展为脊柱或关节的强直和畸形,严重者可累及颞下颌关节导致张口度受限,并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等关节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极高。上述因素均增加了患者的麻醉风险,因此我们术前需对此类患者进行充分评估。
本文报道1例因AS病史20余年致颈椎和全身多关节强直呈“S”型固定体位的特殊患者,需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椎管内肿物切除手术,麻醉团队充分设计气管插管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结合舒适化医疗的理念,使用右美托咪定
镇静及咽喉部局麻药充分浸润、环甲膜穿刺局部麻醉药注射等方法在保证患者气道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患者发生最轻的气道反射,达到最高的舒适度。通过对该患者气管插管过程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加深麻醉医师对此类患者麻醉管理的认识。
1.病例资料
1.1主诉及体格检查
患者男,47岁。因腰痛伴左下肢麻木4年余,加重半年于2020年11月6日入院。患者既往AS病史20余年,未予治疗;高血压病史5年余,最高血压达180/110mmHg(1mmHg=0.133kPa),现服用缬沙坦治疗;余无特殊。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44/85mmHg,固定体位不能够站立,体质量54kg。神志清晰,轮椅入院,强迫坐位体位和姿势,颈硬并向左侧偏斜。腰骶部压痛、叩击痛阳性,腰椎、胸椎、颈椎强直,双髋关节、双膝关节强直,双下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肌力0级。双下肢病理征阴性。余体格检查大致正常。
1.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ESR10mm/h,余无特殊。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胸椎呈竹节样改变,椎旁韧带钙化,胸椎符合AS表现。胸、腰部CT三维成像示胸、腰椎侧弯畸形,骨盆、腰骶椎及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所见,考虑AS改变;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骨性强直(图1)。
图1 一例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部CT三维重建。注:A为椎体前缘凹面变直、呈“竹节椎”改变;B为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间隙消失、骨性融合;C为可见胸椎轴线偏曲;D为双侧髋关节屈曲近90°。
腰椎CT示腰2~骶1椎管内囊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髋关节骨性强直,考虑AS改变;双肾多发结石,双肾轻度积水,右肾轻度萎缩,左肾小囊肿。
1.3诊断及病例特点
患者入院后拟行椎管内肿物(腰2~骶1)切除手术+硬脊膜修补术。麻醉专科体格检查及评估(分级),患者神清合作,面容安静,强迫体位,整体呈“S”字形,躯干与水平线呈60°半坐卧位,头部需垫高约10cm,髋关节近90°屈曲并向左侧偏斜,膝关节呈80°弯曲。
患者张口度3横指,牙齿无松动,无义齿,甲颏距离<6cm,颈椎固定体位,不能低头、后展或旋转,Mallampati分级Ⅲ级,气管居中,余无特殊。四、麻醉实施过程手术前日麻醉医师访视患者,并沟通拟行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大概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手术间巡回护士手术前日查房,并接患者到手术间预摆体位,提高与麻醉医师气管插管时特殊体位的配合度,做到特殊患者提前准备,减少临时出现状况和意外的可能,并提高手术当日术前准备效率。
患者术前禁饮2h,禁食8h,入手术室体位如图2A,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与患者再次沟通需配合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开放气道。
1)插管前麻醉准备
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mg以减少气道分泌物,面罩吸氧(5L/min),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量泵注10min后调至维持剂量,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动态血压,分次予2%利多卡因
共5mL逐步喷洒软腭及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成功后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mL,共2次麻醉气管表面,完成表面麻醉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安抚和鼓励。待患者达到清醒镇静状态(即患者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处于睡眠状态,但可刺激唤醒并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配合操作),且气道、自主通气和心血管功能均不受影响时,测试患者咽反射消失后,准备行纤支镜下气管插管。
2)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
静脉给予患者5μg舒芬太尼,选择7.0号气管导管,用无菌石蜡油润滑纤支镜及气管导管表面,将气管导管套在纤支镜的近端。将手术床整体向后旋转调整到适合操作者插管的角度(图2B),操作者站在患者头端正
中位置,嘱患者张口并发出“啊”的声音,助手用纱块牵拉住患者舌头,尽量给操作者创造置入导管的空间(图2C),缓慢置入纤支镜到达喉部,视野中仅能看到会厌(图2D),即Cormach-Lehane分级Ⅲ级。
调整纤支镜角度和位置后看到声门,操纵纤支镜使其进入气管,此时镜头中隆突清晰可见。随后操作者缓慢轻柔置入气管导管,利用纤支镜观察到气管导管位置到位后,退出纤支镜,打胀套囊,固定气管导管并连接麻醉机。此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能够配合指令。此操作由熟练掌握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麻醉医师实施。
3)麻醉诱导
插管成功后,静注丙泊酚80mg,舒芬太尼15μg,罗库溴铵
50mg进行常规诱导,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图2E)。
4)麻醉维持
术中吸入七氟烷,泵注瑞芬太尼
镇痛,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及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尿量
及体温,手术时间3h,术程顺利(图2F)。
5)术后观察
术毕给予镇痛药和止呕药,监护吸氧送至ICU观察,与医师妥善交班。
图2一例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过程。注:A为患者入室体位;B为适合操作者行气管插管的体位;C为嘱助手牵拉患者舌尖;D为纤支镜下仅能看到会厌;E为麻醉诱导完成后体位;F为手术体位。
2.讨论
AS病情进展阶段的特点是颈部屈曲畸形和严重的胸后凸,50%的AS患者合并颈椎活动度受限,导致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增加,对麻醉医师的气管插管技术提出更多的挑战。对于此类颈椎固定体位并张口度受限,可视喉镜和可视光棒均不能置入的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插管方式,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麻醉相关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行椎管内肿物切除术,肿物与脊髓边界清晰,手术摆俯卧位,且需充分肌松,所以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AS病史20余年,颈椎固定体位,张口度3横指,髋关节近90°屈曲并向左侧偏斜固定体位,膝关节呈80°弯曲固定体位,气管插管条件差。AS患者除存在潜在的困难气道以外,还常伴有胸廓畸形、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导致围术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增加,严重影响手术预后。
右美托咪定作用于脑和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神经元的放电,产生镇静、镇痛、解交感、抗焦虑和止涎的作用,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轻微,同时还有遗忘
的功效。近年来在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指导下,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催眠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表现为独特的“清醒镇静”特点,在清醒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插管安全性,而且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尤其是对可预见的困难气道的处理,使其成为纤支镜下清醒插管的理想辅助药物。
为了提高AS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舒适度,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①详细的术前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等,术前严格戒烟,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及雾化吸入,优化肺功能,尽量减少麻醉风险;术前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接到手术间预摆体位,减少临时出现状况和意外的可能,提高与麻醉医师气管插管时特殊体位的配合度,降低围术期麻醉和护理风险。
②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其清醒插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和配合,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是插管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插管前使患者镇静、咽喉部和气管内充分的表面麻醉及喉上神经阻滞的安全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避免插管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巨大波动。
④本例AS患者颈椎、腰椎和髋关节均强直固定呈“S”型体位,操作者通过调整手术床的角度来达到插管的满意体位,同时使纤支镜的弯曲程度最小。
⑤由于纤支镜主干和气管导管的口径相差较大,为避免导管送入困难,送管时应注意调整导管方向,保持气管导管的斜口方向朝向后方有利于导管的顺利进入;另外,纤支镜经鼻腔插管角度更佳,如鼻腔操作无明显禁忌,表面麻醉充分后,可选择经鼻腔插管,大大减小置管难度。
⑥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插管的关键在于患者需要达到合适的镇静程度,而没有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的抑制,所以操作前可预吸氧提高患者体内氧储备,插管全过程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
⑦纤支镜和气管导管要用石蜡油适当润滑,但注意不要过分润滑以免模糊镜头。
⑧此操作应由熟练的麻醉医师实施,动作要轻柔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纤支镜光纤传导束的损伤。
⑨操作前予患者适量抗胆碱药物以减少气道分泌物,同时床旁备好吸引器,若是患者咽喉部分泌物较多影响视野,助手应及时吸引。
本例提示特殊的插管技术和谨慎的气道管理对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AS患者非常重要,对于胸廓畸形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最终的治疗方案应该由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共同决定。纤支镜的操作风险和难度较高,需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操作和有经验的助手配合,减少咽喉部黏膜损伤,提高插管成功率。可以使用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加舒更葡糖钠
拮抗的肌松配伍管理,提高复苏期的安全性,关注患者预后,必要时可送ICU过渡治疗。注意准备应急预案,包括插管喉罩、逆行插管、气管切开术等,必要时也可取消手术。
来源:游意莹,王艳玲,谢汉镔.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一例[J].新医学,2021,52(12):968-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