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治疗在晚期膀胱癌中的应用1例
作者:赵婷婷,姜烨,贵航贵阳医院
1.一般资料
病例:男性,85岁,因“确诊膀胱癌1余年,周身疼痛1周”于2022-02-14入院。2021-01因“肉眼血尿
2天”于我院泌尿外科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膀胱癌,行膀胱肿瘤剜除术,术后每周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化疗6周期。2021-08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下腹部疼痛,复查提示膀胱肿瘤复发,行姑息放疗及口服羟考酮
缓释片10mg,q12h起始镇痛治疗,并逐渐加量为30mg,q12h,NRS评分1~2。
1周前出现周身疼痛,完善CT示右侧第1前肋,左侧第8侧肋,左侧肩胛骨,胸9、腰4-5、尾1椎体、双侧髂骨见多发骨质破坏影,双侧髂骨破坏区见软组织团块,右侧为甚,考虑转移。因其高龄,长期卧床,血栓风险评估Padua评分7分,血栓风险高,未加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继续予羟考酮缓释片30mg,q12h镇痛,NRS评分1~3,体位变动常诱发爆发痛,NRS评分5~7,故至我科就诊。
2.入院查体
KPS评分50,神清神萎,营养差,痛苦面容,左侧肩胛骨、腰骶部叩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上肢肌力5级。下肢活动时疼痛明显,肌力检查不能配合。
3.疼痛评估
躯干、下肢多发疼痛,以左肩胛、腰骶部、下腹部、右侧股骨持续性钝痛为主,体位变动即诱发爆发痛,NRS评分5~7,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考虑为原发肿瘤生长痛,合并骨转移伴神经病理性疼痛。
4.临床诊断
①膀胱恶性肿瘤;②多发骨转移;③癌性疼痛。
5.镇痛治疗
病人入院后继续原方案镇痛,并行疼痛评估。于2022-02-15接受双侧髂骨转移病灶姑息放疗,钴60陀螺刀治疗,PTV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36Gy,分10次。放疗期间,病人疼痛稍有缓解,每日爆发痛0~2次,予盐酸吗啡注射液每次4~5mg皮下注射镇痛,NRS评分平均2~3。放疗4次后病人因严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不能耐受放疗,予停止。
于2022-02-19至2022-02-26日均爆发痛1~3次,2022-02-27至2022-03-05日均爆发痛3~4次,NRS评分5~7。按照《NCCN成人癌痛指南》行爆发痛处理,盐酸吗啡注射液5~10mg皮下镇痛,15min后评估NRS评分1~4。2022-03-05日前24h爆发痛达3次,NRS评分6,每次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5mg皮下注射,2022-03-06调整羟考酮缓释片剂量为40mg,q12h,并加用口服普瑞巴林,每日2次,镇痛效果不佳,呈持续钝痛,NRS评分5。
病人持续中重度疼痛,爆发痛每日≥3次,经规范化药物治疗≥1周,疼痛仍缓解不满意,故诊断“难治性癌痛”。根据《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版)》,2022-03-06建议病人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病人至2022-03-10因爆发痛频繁而接受PCIA镇痛。
2022-03-10行氢吗啡酮PCIA镇痛治疗。首泵计算初始氢吗啡酮日剂量6mg,配置20mg氢吗啡酮总量为20mg/100ml(0.2mg/ml),背景量1.3ml/h(0.26mg),bolus量每次1.5ml(0.3mg),锁定时间15min,NRS评分5,爆发痛6次。24h后调整氢吗啡酮剂量需求为每日7.8mg,背景量1.6ml/h(0.32mg),bolus量每次2ml(0.4mg),NRS评分3,爆发痛3次,未调量。
后续持续应用静脉镇痛泵疼痛控制稳定,NRS评分2~3,偶有爆发痛,每日≤2次,且无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其他治疗:唑来膦酸4mg抑制破骨细胞生长,普瑞巴林75mg,每日2次,辅助镇痛,同时予营养支持、间断输注红悬、抗感染、中医调理等对症处理。因其高龄,进食少,评估血栓风险高,未加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1月后病人去世。镇痛治疗期间,病人疼痛控制好,NRS评分2~4,虽偶有爆发痛,均可经自控镇痛后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病人家属满意。
来源:赵婷婷,姜烨.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治疗在晚期膀胱癌中的应用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07):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