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凸成形术后疼痛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1例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04.25
我要投稿


作者: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杨森


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常用方法,可快速缓解骨折疼痛,维持椎体高度,恢复患者下地活动。PKP术后仍疼痛的原因较多,其处理仍存有争议。本文报告1例多节段PKP术后疼痛患者,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限制活动能力,会降低生活质量;动力位影像检查显示两个强化椎体间椎间隙不稳定,再次给予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治疗,症状明显缓解。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女,68岁。4年前腰部外伤后在外院行T11、L2、L5节段PKP术,术后疼痛立即缓解。2d前再次因腰部外伤于外院行L1节段PKP术,术后第1d下地感到腰背部疼痛,为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静止时可缓解,但是疼痛严重限制活动能力。患者不伴头晕、恶心,无胸闷憋气等不适。既往“子宫切除术后”21年,“高血压病”5年,“左侧膝关节置换术后”5年。入院查体:老年女性,胸背部T11~L2棘突、椎旁明显压痛,胸腰椎活动明显受限,四肢肌力感觉正常。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9分,功能障碍指数(ODI)80%。骨密度检测T值L1~L4为-2.7,股骨颈为-1.4。影像检查见T11、L1、L2、L5节段PKP术后改变(图1a);MRI抑脂序列显示T12、L1高信号影,怀疑新发骨折(图1b)。入院后给予镇痛、健骨、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疼痛未明显缓解。考虑患者身体素质尚不能支持截骨矫形手术,拟再次PVP或PKP术。患者入手术室行动力位影像检查,见L1/2椎间隙有明显反常活动(图1c,1d),考虑为L1/2间隙不稳所致。与患者沟通后在静脉全麻下行PCD治疗。


图.png


患者俯卧位,碘伏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生效后,C形臂X线机下透视,以L1椎体右侧椎弓根外上缘为穿刺进针点,纵行切开0.5cm皮肤切口,沿椎弓根穿刺套管针至L1/2椎间盘,放置环钻于套管内并旋转环钻。拔出环钻,于L1/2注入糊状骨水泥7.5ml,凝固后撤穿刺针,于L1椎体右侧注入糊状骨水泥3ml,拔出骨水泥推入杆。PCD术后当天患者可下地行走,自诉腰痛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JOA评分为19分;复查腰椎侧位X线片,显示L1/2椎间隙骨水泥填充良好,局部稳定(图1e)。术后12个月无腰背痛,JOA评分为22分;影像检查见L2/3椎间隙骨水泥位置无明显变化,填充良好。


讨论


PKP术后腰痛可能与术前后凸畸形、骨折时间较长、椎体硬化损伤小关节及肌肉、术后新发OVCF、骨水泥渗漏、Kümmell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等有关,保守治疗通常是有效的。骨折本身就是引发新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与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及脊柱矢状位失衡及骨盆参数有关。文献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骨松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6.5%~52%。通常二次骨水泥增强术是治疗邻近OVCF的有效方法。骨水泥渗漏机械地刺激相邻椎体终板,加速椎间盘退变,进一步增加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可能性。患者多次PKP手术填充两种骨填充材料的强度不同也可能诱发椎体骨折。此外,脊柱后凸较大、椎体前缘高度缺失是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L1椎体骨折时间较长,骨质硬化并动脉缺血,导致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称Kümmell病。心肺功能较差,或合并基础疾病,不能耐受开放手术,对没有神经症状的Kümmell病患者,PKP、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具有良好的疗效。腰背肌力量弱化并强化椎体间节段性不稳,神经根的循环重复压迫可导致慢性神经根病的发展,在轴向负荷的情况下可导致局部和辐射性疼痛。因骨水泥渗漏、Kümmell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椎体再次骨折,手术治疗能更好地减轻疼痛、恢复椎体的正常结构。


PKP失败后的挽救手术的报道很少。初次单侧椎弓根入路治疗失败的患者,有专家考虑采用重复的椎体成形术来翻修。为了解决老年患者严重的腰痛和腿痛,Varga等提出PCD术,并将其应用于Kümmell病的治疗,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并发症,用微创方式解决疼痛问题。本文所报告病例全身性情况较差,PKP术后活动时出现严重疼痛,虽休息后可缓解,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作者在动力位影像检查中发现局部椎间隙明显失稳。本例患者采用PCD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术后12个月椎间骨水泥块仍保持稳定。但PCD操作骨水泥进入椎管的风险更大,操作需精准,如果有神经症状,应及时行椎管减压手术,防止发生脊髓缺血。目前仍缺少PCD大量病例统计报告,PCD治疗骨松骨折翻修的手术指征尚有争议,应慎重采用。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3年4月第31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