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菌脑脓肿破入脑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乔景绍,谷千山,攸力,贾勇,黄润涛,郑文敏,曾惠珍,刘祖尧,谭晓天,深圳恒生医院放射科
患者男,61岁,因“头晕、呕吐4h”入院。现病史:患者入院当日感全身寒战,继而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伴四肢乏力,无意识障碍,无肢体麻木,无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家属遂送至我院急诊,急诊测体温38.0℃,辅助检查:颅脑CT平扫显示右颞叶囊性占位病变,建议MRI进一步明确(图1A)。
血脂六项:TCH6.44mmol/L;血常规+hsCRP:WBC17.14×109/L;NEUT%94.40%;NEUT#16.18×109/L。电解质七项+肝功能一项+肾功能三项、血α-淀粉酶
未见异常。常规心电图
:(1)窦性心律;(2)PtfV1增大,提示左心房负荷增重。
查体:体温38.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7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腹部可见长约8cm手术瘢痕。专科情况:意识清,精神可,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无歪斜,双侧额纹对称,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共济运动正常,双侧痛觉
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
阴性。
患者既往有胰腺病变手术病史,术后病理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目前规律服用甲强龙半年余。入院第2天颅脑MRI检查
结果显示:右颞叶囊性病变、伴部分囊内容物破入脑室,考虑脑脓肿
可能性大(图1B~1E);胸部CT检查
显示:双肺下叶炎症(图1F)。腰穿:有混浊脑脊液流出,压力120mmH2O(1mmH2O≈0.00981kPa)。
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总蛋白219mg/dL,脑脊液葡萄糖1.48mmol/L。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2.88×109/L,多个核细胞百分比90%,单个核细胞百分比10%。入院第3天行脑脓肿钻孔引流术,术中可见有黄色脓液流出,术后脑脓肿脓液培养为诺卡菌(图1G),术后第2天复查CT显示脓腔较前缩小,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在院治疗6周,病情稳定,出院后规律口服磺胺药,4个月后来院复诊,MRI显示右颞叶脓腔消失,局部可见小片状脑水肿(图1H),患者目前状况良好。
图1男,61岁,诺卡菌脑脓肿。1A:颅脑CT平扫示右颞叶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隐见一等密度囊壁,壁厚薄不均,内侧与侧脑室后角分界不清,周围见大片状低密度脑水肿;1B:平扫T1WI示脓腔呈不均匀长T1信号,脓肿壁呈等信号;1C:平扫T2WI示脓腔内呈不均匀长T2信号,脓肿壁呈短T2信号,周围脑水肿较清晰,左侧脑室后角内可见液-液平面;1D:DWI序列示脓腔内及侧脑室后角内呈明显高信号;1E:增强示脓肿壁明显强化,厚薄不均,靠近脑皮质侧壁较厚,白质深部脑室侧较薄;1F:胸部CT平扫显示双肺下叶背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1G:脓肿钻孔引流及脑脊液培养:术中见淡黄色脓液流出,脓液培养见G+杆菌生长,脑脊液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查,结果为鼻疽诺卡菌;1H:4个月复查T2WI示脓腔消失,局部可见小片状脑水肿。
讨论
诺卡菌属于放线菌目,革兰阳性杆菌、需氧、若抗酸性,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水中,菌属数量众多,国内文献报道对人体有致病性的主要有巴西诺卡菌、星形诺卡菌、豚鼠诺卡菌、鼻疽诺卡菌,国外报道较多的是小行星诺卡氏菌群,包括小行星复合体、法氏诺卡菌和新星诺卡氏菌。
病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伤口入侵人体,肺是诺卡菌最常侵犯的部位,容易播散至全身其他器官,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长期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艾滋病感染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
治疗的患者)。在一个涉及1050例患者的诺卡菌感染分布表中,仅限于肺部感染者占39%,全身感染(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占32%,仅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占9%,仅限皮肤感染者占8%,其他单发部位(如眼、骨等)共占12%,该研究认为任何伴有呼吸道、脑或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都应怀疑诺卡菌病
。
本例患者因患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为诺卡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胸部CT显示两肺下叶炎症,呈斑片状改变,局部胸膜稍增厚,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未发现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因此考虑肺部病变为原发病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引起颅内感染,进而引起脑脓肿可能。国外文献报道诺卡菌对大脑具有特殊亲和力,尤其是法氏诺卡菌,具体机制不详。
脓肿破入脑室可能是因脓肿较大、距离脑室又较近,脓腔与邻近脑室存在较大压力差,当病情进展较快,脓液产生较多,脓腔内压力短时间增大时,便经脓肿壁薄弱处破溃入邻近脑室。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能够明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脓腔大小、脓肿壁情况等,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提供重要参考。
本例MRI平扫可见双侧脑室后角内积液(脓),提示脓肿破溃进入脑室。脑脓肿破入脑室属于脑脓肿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若临床未能及早诊断治疗,可继发脑室炎、脑膜炎、脑积水等,预后不良,本例MRI增强可见脑室壁、脉络从强化,提示引起了脑室炎。脓肿破入脑室前具有脑脓肿形成的一般病理过程,即急性脑炎早期,急性脑炎晚期、早期脓肿形成期、晚期脓肿形成期,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大小及脑水肿程度等。
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病原学检查仍是确诊的金标准。临床上如遇到免疫力低下患者,影像检查同时具有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脓肿表现,而一般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做病原学检查,除外诺卡菌感染可能。诺卡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为磺胺类药物,但文献报道也有部分耐药菌株的存在,因此建议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菌药,并遵循足量、长期、联合抗感染的原则。脓肿破入脑室者应及早进行脓肿穿刺引流,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来源:乔景绍,谷千山,攸力,贾勇,黄润涛,郑文敏,曾惠珍,刘祖尧,谭晓天.诺卡菌脑脓肿破入脑室一例并文献复习[J].磁共振成像,2022,13(0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