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征象:“树芽征”有何诊断提示?︱以影识病

来源: 2023.06.19
我要投稿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0岁,因发热咳嗽伴脓痰、食欲不振6周多于我院就诊。听诊示双肺有捻发音。患者无淋巴结病,室内空气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8%。

 

血液检查显示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第1小时95 mm,参考值< 20),C反应蛋白升高(48 mg/l,参考值< 10)。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胸片上叶和左中叶可见不均匀阴影。胸部CT示双肺有散在结节,呈小叶中心型分布。一些区域在突出的气道周围出现分枝状结节,称为“树芽征”外观(图1A)。

 

 

图1 胸部CT示增厚的终末气道呈分支状,伴有小叶中心结节(图A中的圈出区域)。“树芽征”外观,因为它像有新芽分支的树木(图B)。

 

CT示纵隔淋巴结坏死。患者痰液检查显示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开始联合使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痰液培养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诊断为肺结核,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均敏感。2个月后停用吡嗪酰胺;继续使用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4个月。6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体重增加4kg,急性期反应恢复正常。

 

 

病例讨论

 

“树芽征”是指当肺内病变累及到细支气管以下的小气道时, 小气道内为炎性分泌物所充填,并往往伴有气管周围炎, 因炎性浸润导致细支气管壁不同程度增厚, 在CT上表现为直径3~5 mm的小结节状和短线状影,状如树枝的枝芽(图1B), 可在肺内多种感染性疾病出现。该征象由Im等首次报道,主要反映小气道病变,最初用来描述肺结核沿细支气管扩散

 

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肺结核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特征(包括“树芽征”外观和坏死的纵隔淋巴结)加强了肺结核的怀疑,并且微生物学结果证实诊断。患者经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后完全康复。

 

在发展中国家,肺结核是引起“树芽征”外观的常见病因,但其也可见于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真菌(如曲霉菌)和病毒(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疾病囊性纤维化、Kartagener综合征),特发性病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异物吸入,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结缔组织病变(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肺炎、肿瘤气道播散。少数病例报道恶性肿瘤累及肺血管也可形成“树芽征”改变。

 

结语

 

“树芽征”是反映小气道病变常见的影像学征象,常见于肺结核,也 可见于多种肺内疾病,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为相关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对某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提示意义。

 

参考资料:

1. A Sharma , A Sheoran, ‘Tree-in-bud’ appearance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QJ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Volume 116, Issue 6, June 2023, Pages 451–452.

2. 王艳红.“树芽征”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83-84.

3. 张龙富,沈勤军,叶伶等.胸部CT显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引起肺部树芽征1例[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1,48(04):565-568.

4. 周忠学,黄建宁,张爱华等.树芽征在肺内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0,5(04):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