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自控镇痛静脉泵在肺癌病人中应用1例
作者:罗洞波,史俊杰,维拉,刘新亚,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一般资料
病例:男性,53岁,以“腰背部疼痛3月余”为主诉于2022-02-07入院就诊。自述于2020-07-14因“咳嗽、咳痰1月”于外院CT检查
示:右肺占位性病变,遂于2020-07-28就诊于我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右肺恶性肿瘤(中央型低分化鳞癌伴坏死cT2N2M0IIIa期)。
排除化疗禁忌于2020-08-16及2020-09-07行2周期“多西他赛+铂类”方案化疗。评估化疗效果:部分缓解,于2020-10-13在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恢复好,后因其他因素致病人失访,未完成后续治疗,尚无法明确评估病情。
2.入院查体
痛苦面容,精神及睡眠情况受疼痛症状影响严重,腰背部广泛压痛,尤以胸-腰段为甚,否认该平面以下感觉异常,双下肢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双下肢肌力(IV-)。查体发现病人压痛点为12处(压痛点: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即触诊时手指指甲缺血变白时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则该点称为压痛点)。该病人的压痛点分别是:枕骨下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缘中点;C5、C6横突间隙双侧的前面;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臀肌前皱襞处;膝内侧脂肪垫关节折皱线的近侧。
3.影像学检查
右肺恶性肿瘤术后,肺门肿块合并右肺阻塞性肺不张,右侧胸膜明显不均匀性增厚,提示胸膜转移,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纵隔、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扫及右侧部分肋骨、L4椎体骨转移瘤。
4.入院时疼痛评估
疼痛部位:腰背部持续性钝痛,下肢无伴随放射痛症状,NRS评分8~10分,变换体位后疼痛症状加重明显,卧床休息后症状稍减轻仍无法耐受。病人自入院至既往1个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每12小时40mg,对症镇痛治疗,维持时间不足8小时,治疗期间存在爆发痛每日2~3次,与体位改变有明显关系,后加用盐酸羟考酮胶囊
每6小时10mg,疼痛症状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治疗。
5.临床诊断
右侧肺恶性肿瘤术后;淋巴继发恶性肿瘤(纵隔、右肺门、右侧锁骨下区、右侧胸骨旁、腹膜后);右侧胸膜继发性恶性肿瘤;骨继发恶性肿瘤(右侧肋骨、L4椎体);疼痛(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纤维肌痛);睡眠障碍
。6.镇痛治疗入院即刻病人NRS评分9分,立即予以氢吗啡酮注射液2mg皮下注射,15分钟后症状缓解,再次评估疼痛情况,NRS评分2分。
由于病人NRS评分全天维持在8~10分,且爆发痛次数每日≥4次。根据“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committee of rehabilit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CRPC)(v2017)”及“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v2019)”,该病人诊断为难治性癌痛。共识指出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作为传统药物镇痛的补充措施,可用于癌痛病人频繁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P)的控制及临终病人的持续镇痛治疗。
采用胃肠道外给药途径,主要是皮下或静脉,起效迅速(5~15min),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率高,因而符合快速缓解临床疼痛症状需求。此外,PCA技术可以让病人在感受到BTcP发作时实现即刻给药,避免了传统的处方单次注射给药滞后的缺点。推荐可用于PCA的常用强阿片类药物包括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等。
据此,该病人使用盐酸氢吗啡酮PCA静脉泵进行镇痛治疗,由阿片类药物等效剂量换算该方案药物配比为: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40mg+0.9%氯化钠注射液60ml(40mg/100ml),背景量为每小时0.8ml,自控量为每次0.4ml,锁定时间为15分钟,以此初始剂量行镇痛治疗,实时评估病人疼痛缓解情况,并据此调整药物剂量。
首个用药24小时内,给药前病人NRS评分为8分,自开始至使用5小时,疼痛症状较前缓解,NRS平均为4分,但自控次数过多(9次),遂进一步调整背景量为每小时1.2ml,自控量为每次0.6ml,在接下来的5小时内,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自控次数较前减少(5次),病人仍诉症状缓解欠佳,NRS平均为3分,遂进一步调整背景量为每小时1.4ml,自控量为每次0.7ml,至随后的14小时,NRS平均为1分。并加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mg每日2次,口服劳拉西泮
1mg睡前服用,改善病人腰背部疼痛、焦虑状态及失眠症。
第二个用药24小时内,晨起病人诉昨日睡眠情况较前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至5~6小时,腰背部疼痛情况明显缓解。随后在观察期间,病人突感疼痛症状较前加重,原因不明,NRS评分为7分,进一步调整背景量为每小时1.6ml,自控量为每次0.8ml,症状缓解。
在接下来的观察评估中,病人自控次数共4次,逐步调整背景量为每小时1.9ml,自控量为每次0.9ml,NRS评分为1分,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12小时),病人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以此剂量(背景量为每小时1.9ml,自控量为每次0.9ml)继续使用72小时,镇痛效果肯定(NRS评分始终<2分),无爆发痛情况发生,无自控次数,且盐酸氢吗啡酮PCA静脉泵使用期间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经药物换算后,出院前2日将镇痛方案更改为:口服盐酸氢羟考酮缓释片100mg,每12小时1次,晚睡前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mg,口服盐酸羟考酮胶囊20mg,每6小时1次,用以解救爆发痛。
截止出院时,病人疼痛症状得到平稳控制,未出现爆发痛,睡眠情况较前改善明显。门诊随访期间病人诉疼痛情况控制良好,未出现明显爆发痛症状,NRS评分平均2分,继续延用该口服镇痛方案对症镇痛治疗。
来源:罗洞波,史俊杰,维拉,刘新亚.氢吗啡酮自控镇痛静脉泵在肺癌病人中应用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10):79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