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样本分离阿萨希丝孢酵母1例报道

来源:检验医学 2023.08.27
我要投稿

作者:郭鹏娟,台锦阁,杨 铭,董 珂等,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检验科


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是丝孢酵母属中的一种,为酵母样真菌[1] 。1970年Watson等报道了世界首例毛孢子菌病[2]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近期从1例男性患者的尿样本中分离到1株该菌,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未婚。主诉:口服“管道疏通剂”后出现呼吸困难14 d,意识清,言语不能,吞咽困难,口腔和舌面发黑,紧急入院。入院初步诊断:1)重症肺炎(双侧);2)Ⅰ型呼吸衰竭;3)消化道损伤。入院查体:体温36.8 ℃,脉搏98次/min,呼吸 26次/min,血压18.088/10.906 kPa,气管切开术后(鼻导管吸氧3 L/min,血氧饱和度9 8%),双上肢可见刀划痕,表面已结痂,腹部皮肤可见腐蚀剂灼伤,表面已结痂,其余无异常。留置导尿管收入院。动脉血气分析示:p H值7.47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38.1 mmHg,动脉氧分压63.1 mmHg,碳酸氢盐28 mmHg/L。颈部+胸部+腹部影像学检查示:颈部未见异常,右肺中叶及下叶改变,考虑炎症,食管壁增厚,脂肪肝,胆囊密度增高,不除外胆汁淤积,右肾囊肿,胰、脾、左肾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17× 109/L,中性粒细胞96.41%,淋巴细胞2.8%,单核细胞0.8%,嗜酸性粒细胞0.0%,嗜碱性粒细胞0.0%,红细胞2.48×1012/L,血红蛋白81 g/L,血小板3×109/L,C反应蛋白166.61 mg/L,降钙素原13.74 ng/mL。尿常规:白细胞4.2个/μL,红细胞321.60个/μL,尿蛋白(1+),其他项目正常,肝、肾功能异常。尿培养:阿萨希丝孢酵母,CFU>105/mL。


2 培养和鉴定


2.1 菌落形态 

血琼脂平板(郑州安图公司)菌落中等速度生长,表面有干燥粉状物。挑取菌落培养48 h 后,边缘可呈花瓣状,表面有宽且深的树根状或脑回状裂隙[图1(a)];沙保弱琼脂平板(郑州安图公司)24 h形态表现为小、干、奶油白、中心凹陷[图1(b)];科玛嘉显色平板(美国BD公司)24 h时灰白色菌落表面干燥[图1(c)]。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48 h时正面呈灰白色[图2(a)],反面呈天蓝色[图2(b)],菌落表面干燥,有一层短绒毛,刮去菌落,培养基仍为天蓝色。沙保弱培养基开始为灰白色薄膜样,湿润,1~2 d后转变为乳白色,部分中间形成细小皱折(图3)。显微镜下可见:关节孢子丰富,末端圆形呈筒状,可见出芽细胞,无侧生分生孢子(图4)。


2.2 质谱鉴定

MALDI-TOF-M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结果为阿萨希丝孢酵母,准确度99.9%。


2.3 DNA序列比对结果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6Sr DNA D1/D2区域,扩增产物送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直接测序,基因扩增双向测序拼接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序列一致性为99.99%.


3 讨论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既可引起浅部感染,又可导致深部侵袭性感染,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和新生儿的条件致病菌[3] 。


系统丝孢酵母病多继发于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和心脏瓣膜置换术、静脉导管术、内镜术后患者,最常见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患者血液白细胞严重缺乏。感染途径主要为内置导管、引流管、烧伤和肠黏膜感染[4-6] 。


本例患者尿常规白细胞4.20个/μL,红细胞321.60个/μL,尿蛋白(1+),不支持尿路感染诊断,实验室与临床沟通,得知患者入院超过 1个月,仍留置导尿管,建议更换留置尿管后再行尿培养,结果为阴性。长期留置导尿管会破坏尿道正常生理环境,使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能力和尿道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细菌易逆行至泌尿道而引起感染。随着管道在尿道留置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例患者长期留置尿管,且因病情需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导致阿萨希丝孢酵母能够在尿液中分离出来的首要因素。


阿萨希丝孢酵母感染虽然发病率低,但致病力极强,及时检出,进行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关键,临床应重视对长期留置尿管导致的真菌感染。


参考文献略。


来源:郭鹏娟,台锦阁,杨铭,等. 尿液样本分离阿萨希丝孢酵母1例报道[J]. 检验医学,2023,38(4):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