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来源:口腔疾病防治 2023.08.28
我要投稿

作者:周钰伟,汪延,王岳鹏,曾觅觅,陈永菊,黄志权,黄子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乳头状瘤是以疣样生长为特征的疾病,在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后常有复发,复发率可达21.6%。其生长方式难以预测,有的病变可以自然消退,而有的病变尽管经过治疗成年后仍会复发。

 

手术切除是乳头状瘤的首选标准治疗方式,然而对于累及颌面部病变面积较大的婴幼儿,手术切除容易影响患儿的面部发育和遗留疤痕影响美观。近期笔者应用CO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患儿,男,年龄8个月,家长代诉出生以来左唇和脸颊上多发疣状肿物,数量逐渐增多。体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检查:左上唇面部多发散在乳头样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单个较大肿物约0.5cm×0.5cm,表面粗糙,表皮颜色正常,无脂溢性角化,质地中等,边界清楚,基底较广,无自发痛、触压痛(图1a、1b)。患儿父母否认其他家庭成员中存在类似的病史。临床诊断:左上唇面部乳头状瘤。治疗计划:全麻下取活检,采用CO2激光分期消融术切除病变组织。

 

1.2治疗与结果

 

全麻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消毒铺巾后,首先从左唇病变处收集标本进行病理活检。同期使用功率为25W的连续输出模式CO2激光器(Lumenis,LTD,以色列约克尼姆)进行外科手术消融术,切除患儿左唇及面颊部病变组织(图1c),以红霉素软膏涂布手术切口以防感染(图1d)。

 1.png

图1第一次手术前后乳头状瘤患儿记录

 

术后组织病理报告:表皮明显的乳头状增生,形成指状突起,并伴有真皮血管的水肿、扩张和充血,符合乳头状瘤特征。病变区可见核周细胞质光环,但未见双核化或明显的不典型增生/非典型性的纤毛细胞。上皮有明显的棘皮症和角化不全,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

 2ab.png

2c.png

图2乳头状瘤活检组织病理学分析

 

3个月后,患儿进行了二期CO2激光消融术,可见患儿颌面部乳头状瘤的范围明显缩小(图3)。

 3.png

图3第二次手术前后乳头状瘤患儿记录

 

二期CO2激光消融术后3个月,进行了第3次CO2激光消融术,第3次CO2激光治疗后1个月复查,乳头状瘤基本消失(图4),面部无明显疤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png

图4第三次手术前后乳头状瘤患儿记录

 

2.讨论

 

乳头状瘤是一种易复发的疣样病变,与乳头状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相似,均可出现无痛性乳头增生物,且乳头溢液性状基本一致,临床上需要鉴别诊断,进行溢液涂片检查,根据是否可见癌细胞进行鉴别。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由Ⅳ型和Ⅺ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引起,5%~15%的患者可进展成癌。在儿童患者中,乳头状瘤较多见生殖产道的传播感染。

 

Rimell等发现病毒类型、宿主免疫能力和环境因素等其他因素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病程。许多研究表明,尽管使用了多种治疗方法,乳头状瘤仍然会有复发,然而,大多数乳头状瘤复发率会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降低,患者的外科手术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目前根治性切除、微创清除等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乳头状瘤的常规选择。然而,本研究患儿病变范围较大,一旦切除难以缝合,且常规手术切除可能导致面部软组织不对称,容易影响患儿的面部发育情况。

 

考虑到这些因素,本病例选择利用CO2激光分期对患儿进行治疗。经过3次分期的CO2激光消融术切除病变组织,面部的乳突状瘤基本消失,面部无明显疤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CO2激光自1963年发明以来,在临床外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被证实用于切除各种病变组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乳头状瘤方面,CO2激光已被证实切除尿道、子宫、咽喉和呼吸道的乳头状瘤时有着较好的疗效,但用于婴幼儿面部乳突状瘤的切除报道较少。

 

临床上多使用连续式CO2激光进行治疗,功率10~50W,波长10.6μm,位于中红外区,可以靶向组织中的水分子,导致皮肤组织温度升高,产生凝固、炭化、气化等生物学效应,达到在临床上起到烧灼、切割等作用。CO2激光切割的术区愈合速度快,一般7~10d即可恢复。

 

Wellenstein等统计了27例良性咽喉病变切除的手术患者,发现CO2激光应用于喉部手术可缩短诊断和治疗的时间间隔,并降低医疗成本。激光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四个显著优势:①减少出血,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②减少手术切口边缘损伤,能够支持缝合、皮瓣转移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等操作;③具有封闭血管和淋巴管的能力,减少或避免恶性肿瘤扩散的机会;④可以应用于感染的病灶。

 

因此CO2激光在去除口腔颌面部以及头颈部病变等方面被广泛应用,CO2激光已经被证实能应用于治疗多个部位的乳头状瘤,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有关治疗小儿乳头状瘤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

 

乳头状瘤治疗的过程中,需避免HPV进一步传播,研究发现,在利用CO2激光对尖锐湿疣进行检查和治疗期间,对所有手术过程中可能与CO2激光产生的烟雾直接接触的手术器械与手套等进行测试,结果均为HPV阴性,Jang等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他们发现在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期间收集的烟雾中仅存在少量形态完整的细胞,并且将这些细胞及细胞碎片进行孵育,不会导致HPV的代谢、复制或转录活性。这些研究都说明了CO2激光手术治疗可以避免HPV感染组织的传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CO2激光技术切除儿童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精准安全、出血量少、无需缝合、术后面部畸形率小等特点和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来源:周钰伟,汪延,王岳鹏,曾觅觅,陈永菊,黄志权,黄子贤.CO_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口腔疾病防治,2022,30(08):57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