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误吸胶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表现1例

来源:四川医学 2023.09.25
我要投稿

作者:杨胜,邱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1.临床资料

 

患儿,男,26d,因“可疑‘胶泥’吸入后呛咳、发绀2+h”经120护送至新生儿科入院。T36.5℃,P175次/min,R60次/min,BP65/44mmHg,SPO250%(未供氧),反应可,烦躁激惹明显,皮肤发绀,唇周发绀,呼吸急促、深大;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对称、粗糙,少许中粗湿啰音;肢端偏凉,股动脉搏动有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

 

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双后肺局部胸膜线下可见层状实变区,内可见密集、均匀分布点状强回声(支气管充气征),前方胸膜线中断,后方可见致密B线,见图1,前肺可见大量B线融合成呈“白肺”,前方胸膜线不规则、增厚,未见实变区,肺滑动征存在,双侧胸腔未见积液。超声提示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部声像图改变。

 1.png

床旁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480mg点气管,5min后观察,超声发现肺部充气改善,病变范围缩小,见图2。患儿氧饱和度改善,最高可达96%(供氧条件下)。

 2.png

2.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肺部急性炎性反应,以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当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时,肺泡表面张力升高,呼气时半径最小的肺泡最先塌陷,从而发生进行性肺不张,导致ARDS的发生。

 

该患儿吸入“胶泥”后,由于其特殊成分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功能降低或受损,继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导致通气血流交换障碍,引起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出现发绀。该例为婴儿误吸胶泥所致ARDS,较为罕见,检查前需询问简要病史,结合超声声像图表现,明确诊断。无论原发还是继发呼吸窘迫综合征,其超声表现极为典型,可快速明确诊断;其典型声像图表现为:层状、磨玻璃或者雪花状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最重要的声像图表现)。同时,研究认为患者肺部实变范围与疾病程度具有相关性。

 

本例患儿肺部亦具有上述典型超声声像图改变。由于患儿误吸胶泥后导致部分区域肺泡塌陷,同时部分肺泡内含有气体,因而表现为典型的肺部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后方密集B线为肺泡和或间质水肿所致。由于ARDS与暂时性呼吸增快症(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PN)均为新生儿期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且二者在临床上表现基本一致,但处理方法截然不同,超声可快速作出判断,声像图比较典型,TTPN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B线(肺泡及间质渗出程度有关),无实变区,无支气管充气征。

 

以往临床诊断该病多采用胸部X线片诊断,但受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分辨力限制,难以检出早期ARDS,易出现漏诊、误诊;CT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度,但婴儿有辐射的危险;肺部超声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由于其操作方便,诊断快捷,无辐射,价格优惠,在新冠肺炎及危急重症的诊治中已发挥其强大作用,尤其是在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中,已基本替代传统X线检查,结合病史,根据典型声像图特征,可快速、准确做出诊断,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来源:杨胜,邱逦.婴儿误吸胶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表现1例[J].四川医学,2022,43(05):5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