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连锁隐性遗传性Joubert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晶晶,张庆华,惠玲,何静等,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甘肃省出生缺陷与罕见病临床研究中心
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JBTS)是一种以小脑蚓部发育不良伴阵发性呼吸困难、眼球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
和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部分患儿还伴有视网膜发育不良、肝纤维囊肿、多指(趾)症等情况[1-4] 。其主要的影像学特征为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发现中脑呈“磨牙征”[5-6] 。该疾病自1969年发现并报道以来,目前已经发现至少有40个纤毛相关基因与JBTS有关[7-8] ,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OFD1基因变异导致JBTS为X连锁隐性遗传[9-10] 。本文将对我院1例OFD1基因截短变异导致患儿JBTS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报道,同时对OFD1基因变异相关JBTS的文献进行复习汇总,为OFD1基因变异携带者的优生优育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一、病例资料
1.临床情况: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36+3周,因“瘢痕子宫、臀位”于2022年2月11日自然分娩于当地医院。出生体重2 650g,生后1分钟Apgar评分6分;给予清理呼吸道、常压给氧,5分钟Apgar评分7分;继续予以清理呼吸道,常压给氧,10分钟Apgar评分8分。分娩时无脐带绕颈,无胎膜早破,羊水清亮,无胎盘早剥
。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先天性脑积水、新生儿窒息
、早产儿
、多指畸形”收住院。患儿入院后5d出现呼吸困难,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后病情未见改善,家属放弃治疗,已夭折。
家系情况:父母亲非近亲结婚,平时身体健康。先证者母亲曾因“胎儿颅内占位性病变”引产1男胎。先证者有1个姐姐,体健。先证者的家系图谱见图1。
入院查体:精神反应良好,发育幼稚,呼吸平稳,无三凹征,双手及左脚六指,肌张力稍弱,原始反射未能完全引出。
头颅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结果示:全脑室扩张,多考虑脑积水;大枕大池、小脑蚓部增深,小脑发育不良不除外,双侧基底节区小静脉扩张,双侧大脑实质水肿;小脑蚓部部分缺如;中脑、脑
桥连接部增宽、变形,头侧至尾侧第四脑室增宽、变形,呈“蝙蝠翼征”,脚间池凹陷加深、增厚的小脑上包绕拉长的第四脑室,形成“磨牙征”(图2)。
2.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对患儿及父母进行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含患者拷贝数变异测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GSFY伦审[65]号),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用EDTA抗凝管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外周血2~3ml,取200μl外周血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厦门致善生物)提取DNA,然后使用核酸浓度测定仪(NanoDrop 2000,ThermoFisher,美国)测定DNA浓度。保证DNA浓度在50ng/μl左右,OD260/280在1.8~2.0。经过基因组文库构建,采用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 v2.0捕获探针(IDT,美国)进行全外显子目标区域捕获并测序。应用BWA软件对测序结果与UCSC数据库参考基因组(GRCh37/hg19)标准序列进行比对,通过GATK软件重排序列,进行变异信息检测及筛选,通过ANNOVAR软件对筛选出的SNPs和InDels进行注释并进行致病性分析。
对原始数据经过比对、注释、过滤、筛选后,发现临床表型高度相关且致病性证据充分的基因变异:位于X染色体的OFD1基因(NM_001330210)的c.2053G>T变异。该变异位于第19号外显子,该碱基变异导致第685位的氨酰胺发生终止,并造成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p.E685*),形成截短蛋白。该位点在dbSNP及HGMD均未收录,是尚未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该位点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判断OFD1基因半合子突变是导致JBTS 10型的原因,突变来源于母亲;考虑到其母2016年曾孕有患头颅占位性病变的男胎(后引产),推测该男胎亦为OFD1基因半合子突变所致头颅发育不良。
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示:先证者OFD1基因c.2053G>T位点为半合子变异,来源于母亲,父亲为野生型半合子,母亲为杂合子,先证者姐姐为野生型(图3)。
二、讨论
OFD1编码一种含有1 0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纤毛生物发生所必需的基底体和中心粒的组成部分。OFD1突变能出现多种表型,从单个组织受累(如视网膜色素变性
)到多器官受累(如OFD I型、JBTS 10型和原发性睫状体运动障碍);这些疾病的遗传模式包含了X连锁的显性遗传以及X连锁的隐性遗传[11] 。而首次证明OFD1与JBTS有关的是2009年来自Coene等[12] 的报道,该病患者均为男性,有“磨牙征”、发育迟缓、多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型。由于临床特征与其他神经发育综合征没有特异性区别,故识别“磨牙征”的同时进行基因检测对患者的诊断至关重要。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磨牙征”并不总是能得到正确识别,故可能导致假阴性诊断(即“磨牙征”患者没有进行JBTS基因检测)[13] 。因此,对于临床疑似JBTS的患儿,即使影像学结果为阴性仍然建议行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本例男性患儿的诊断过程中,经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Sanger测序结果发现OFD1基因c.2053G>T位点半合子变异后,对影像科医师分析头颅磁共振结果提供了重要指导,最终明确诊断该患儿为OFD1基因变异导致的JBTS。
本例患儿为1例典型的X连锁隐性遗传JBTS病例,其母第一胎为男胎,因胎儿颅内占位性病变引产,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及家系分析,亦考虑可能为OFD1基因变异导致。
综上,本文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个新的OFD1基因的可能致病变异。该基因致病位点的国内报道病例少,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OFD1基因的突变谱,该基因检测结果可为该家族女性携带者的优生优育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此外,由于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对于临床上疑似JBTS的患儿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来源:张晶晶,张庆华,惠玲等.X连锁隐性遗传性Joubert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生殖医学杂志,2023,32(08):125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