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及复发性流产1例

来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3.12.24
我要投稿

作者:贾依娜,高贺,周静文,孟丽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


1病例报告


患者,30岁,因卵巢囊肿8年,明显增大3+月,腹胀半月,于2021年11月8日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8年前患者孕前检查行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囊肿,直径约2 cm,未处理,间断复查未见明显增大。1年前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助孕监测排卵过程中发现囊肿增大至5 cm,遂行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检查,术中未见明显异常。3+月前患者孕前检查行超声检查示卵巢囊肿增大约14.5 cm,无腹痛、腹胀,未处理。半月前患者出现腹胀,进食减少,偶有胸闷,遂就诊于本院。门诊超声检查提示盆腹腔巨型包块,以卵巢肿瘤收入院。患者月经规律,G6P0,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共6次。末次妊娠于2021年9月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010年于本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药物治疗后震颤症状消失,但3年前自行停药且未复查,自诉无症状。2020年体检发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50μg,每日1次,服药至今。


入院查体:身高158 cm,体质量80 kg,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盆腹腔可触及一包块,上界达肋下,两侧达腋中线,无压痛,叩诊浊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已婚未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子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区触诊不满意,可触及巨大包块下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1.8×109/L,血小板计数(PLT)42×109 /L。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凝血酶时间(TT)15.3秒,凝血酶原时间(PT)12.9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2秒,纤维蛋白原(Fib)2.02 g/L。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糖类抗原12541.70 U/ml,其他在正常范围内。铜蓝蛋白0.04 g/L,肝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性激素检查结果:卵泡刺激素(FSH)0.82 U/L,黄体生成素(LH)0.16 U/L,雌二醇(E2)1474.98 pmol/L,孕酮(P)5.26 nmol/L,睾酮(T)0.05 nmol/L,催乳素(PRL)1.09 nmol/L。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1.342μmol/L。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示:盆腹腔巨型包块,两侧达腋中线,液性为主,包块内见多条带状强回声分隔,分隔内充满密集细小点状强回声(卵巢囊肿?其他病变?)。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示:腹部-盆腔可见囊性肿物,其内可见分隔,大小约22.8 cm×11.3 cm×19.7 cm,CT值约9 HU,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分隔见强化;肝脏边缘不光整,局部呈波浪状,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考虑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形成。入院诊断:①卵巢肿瘤;②复发性流产;③HLD;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⑤肝硬化;⑥肥胖症。

因患者白细胞与血小板低,术前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与血小板2人份,神经内科会诊建议继续规范

治疗HLD。患者生育要求强烈,坚决拒绝切除左侧附件,于2021年11年11日行左侧卵巢肿物剥除术。术中见:左侧卵巢增大约25 cm×15 cm×20 cm,呈多房样改变,内含黄褐色囊液900 ml。术后病理结果:左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性肿瘤,复查性激素:FSH 1.7 U/L,LH 0.78 U/L,E2134.61 pmol/L,P 4.69 nmol/L,T 0.06 nmol/L,PRL 0.67 nmol/L。因患者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性肿瘤,初次手术为肿瘤剥除术,为降低复发风险于2021年12月22日再次入本院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剩余组织符合黏液性囊性肿瘤。术后雌激素、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出院嘱其神经内科规范治疗。出院诊断:①左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性肿瘤IC期;②复发性流产;③HLD;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⑤肝硬化;⑥肥胖症。随访患者至术后1年,肿瘤无复发,HLD稳定,目前备孕中。


2讨论


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ATP7B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铜转运P型三磷酸腺苷(ATP)酶的功能缺陷或丧失,造成胆道排铜障碍,使得肝、肾、脑、角膜、骨关节等组织和脏器蓄积大量的铜,可使患者出现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神经精神损害、角膜色素环及骨关节病等表现。HLD通过早期干预、长期规范的排铜治疗或肝移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 。


2.1 HLD患者激素水平特点赵连旭等[2] 研究发现,HLD患者垂体、性腺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使激素分泌功能降低,同时肝脏的铜沉积影响蛋白代谢使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升高,进一步降低了性激素的生物效应。HLD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雄激素功能未受累同时也保证了HLD的总睾酮(t T)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HLD患者激素水平具有FSH、LH、E2明显降低的特点。本例患者FSH、LH均低,与文献报道一致;但是助孕过程中与术前E2、T显著升高,应积极寻找E2 、T升高原因,除外卵巢病变。HLD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三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减低,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 )改变不明显,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或轻度增高[3] ,本例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文献报道一致。


2.2 HLD与肿瘤的关系HLD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少,荷兰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30例HLD患者进行了平均持续时间15年(0.1~51.2年)的中期随访发现这些患者的致肝癌风险增加[4] 。关于HLD合并肝癌的报道均未明确指出HLD与肿瘤之间的关系[5] 。未发现关于HLD与卵巢肿瘤相关性的报道。本例患者助孕过程中发现持续存在的卵巢囊肿,同时有雌激素、雄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虽然辅助生殖医生为患者进行了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检查,但是未能取得病理结果,实属遗憾。建议助孕过程中警惕持续存在的卵巢囊肿,选择恰当的探查方式或者转诊至妇科医生评估。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预后较好,可以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虽然保留卵巢能够提高术后妊娠率,但是不推荐单纯的囊肿剥除术[6] ,待保留生育手术患者在完成生育后应考虑完成全面分期手术。


2.3 HLD对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HLD患者的雌激素在肝脏内灭活作用减退,通过负反馈作用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组织中铜的沉积发挥类似避孕环的作用,阻碍受精卵着床,使受孕困难,受孕后也会有较高的流产率[7] 。近几年的报道中发现,HLD患者可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明显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水平的升高,将会促进PRL、LH、FSH分泌节律发生相应改变,继而可出现卵泡数目减少或成熟障碍,月经紊乱或停经、不孕、死胎、流产等[3,8,9] 。HL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应告知患者其配偶应进行ATP7B基因致病变异筛查以除外携带者可能性。若配偶为携带者,则需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检测。生育了HLD患者的夫妇应该接受遗传咨询,避免再次生育HLD患儿[1] 。


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间接受治疗的HLD患者与暂停HLD治疗的患者相比,自然流产明显降低[10] 。该研究还对子代进行随访,证实孕期抗铜治疗的安全性。锌剂无致畸作用且尚未发现其对肝脏和神经系统有不良反应,因此锌剂被推荐为妊娠期最理想的驱铜药物[11] 。Malik等[7] 也报道了妊娠期间补充锌对HLD患者的积极影响。因此HLD患者妊娠也要继续治疗。本例患者因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自行停药3年,导致HLD的进展与多次不良妊娠。同时首诊医生也未重视其HLD这一可导致流产率增加的原发病的诊治。因此在接诊有生育要求的HLD患者时要加强宣教,使其在备孕及妊娠过程中积极配合对HLD的评估和治疗。


2.4 HLD妊娠期治疗和管理HLD患者需要低铜饮食,在妊娠前应尽量将体内残余的铜排出体外并达到理想状态,妊娠期间可继续服用锌剂,但有证据表明,D-青霉胺对胎儿存在致畸作用,建议停用D-青霉胺[1] 。锌剂和D-青霉胺的自然流产率最低,依次为10%和17%,与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自然流产率(16%)相当[12] 。在管理HLD孕妇时需要密切注意3个方面,产妇疾病控制、预防自然流产和尽量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其中预防母亲疾病恶化应为首要关注问题。对于接受锌剂治疗且肝功能稳定的患者,在妊娠期间可维持每日150 mg元素锌的剂量。但是在使用螯合剂治疗的患者中,应考虑减少剂量。有学者建议药物用量可降低至维持剂量的60%~70%[13 ] ,但是具体的用药方案与剂量需要多学科综合评估后制定,同时孕期严密监测肝功能、血液及尿液中铜的含量,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既要抗铜又要避免过度脱铜。


HLD患者妊娠期可能出现流产、肝功能损伤、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14] 、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接受或未接受治疗的HLD妊娠患者肝功能检查明显恶化6%,所有病例的肝功能检查异常均在分娩后消退;妊娠期间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情况罕见(1%),但在分娩后往往会持续存在;总自然流产率为26%;出生缺陷在活产中发生率为3%[10] 。


对合并有肝硬化的HLD女性要对食管静脉曲张风险进行评估。Gao等[15] 的研究纳入了126例妊娠前或妊娠期诊断为肝硬化的女性,29例由于担心病情进展终止妊娠,97例持续妊娠的女性最终获得88个活婴(4对双胞胎),13例自然流产,且这项研究发现HLD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优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总之,本文报道了1例HLD合并复发性流产助孕过程中发现巨大卵巢肿瘤的案例。HLD并非妊娠的禁忌证,病情平稳的HLD患者可以妊娠,但是流产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妊娠前需要接受多学科诊治、评估和遗传咨询后才能妊娠,即使妊娠仍要继续治疗,首选锌剂治疗,同时加强孕期管理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略。


来源:贾依娜,高贺,周静文等.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及复发性流产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1):87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