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鞘内输注治疗肾癌腰大肌转移下肢疼痛1例

来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4.01.09
我要投稿

作者:王丹丹,颜丽晖,陈妍,吴优,周鑫,狄涛,崔文瑶,辽宁省肿瘤医院疼痛舒缓科

 

1.一般资料

 

病例:姜某,男性,68 岁,诊断:肾盂恶性肿瘤;腰大肌继发恶性肿瘤;下肢疼痛。2020-08 诊断为肾盂恶性肿瘤,行腹腔镜右肾切除术,术后规律化疗,2021-10 出现腰部疼痛,完善检查发现腰大肌继发恶性肿瘤,行局部放疗联合口服吗啡后疼痛缓解,肿瘤控制可。

 

2022-11 月因右侧腰痛、下肢疼痛就诊于辽宁省某医院,行腰丛射频脉冲治疗后疼痛缓解,2023-01 病人自觉右侧下肢疼痛复发,呈持续性发作,活动后加重,静息状态下NRS 评分5 分,活动后NRS 评分7~8 分,口服药物疼痛缓解不明显,且出现严重便秘等不良反应,要求入院控制疼痛。

 

2.入院查体及评估

 

轮椅推入病房,痛苦面容,呼吸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右侧腰部按压痛,右侧髋关节挛缩,右下肢主被动伸直不能,活动后疼痛加重。

 

3.主要影像检查

 

肾盂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右腰大肌前方肿块,大小约36 mm×30 mm,考虑转移,邻近右输尿管受累可能大;右肾术后改变,左肾结石,胆囊结石;乙状结肠壁局部增厚;腹主动脉壁钙化。

 

4.疼痛专科评估

 

查体病人右侧腰部及髋部持续性钝痛,静息状态下NRS 评分5 分,活动后NRS 评分7~8 分,中重度疼痛,右侧下肢痛觉过敏,ID pain 评分4 分,考虑为躯体性疼痛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21 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11 分,睡眠差,入睡困难,夜间睡眠3~4 小时。

 

5.治疗过程

 

病人2020-08 诊断为肾盂恶性肿瘤,2021-10出现腰部疼痛,口服吗啡对症镇痛,后逐渐出现便秘,根据《NCCN 成人癌痛指南》和《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22-11 于我科行神经阻滞等介入治疗,病人疼痛短暂缓解,2023-01 疼痛复发,经泌尿外科、放疗科多学科会诊后,转入我科行进一步镇痛治疗,经全科室讨论后于2023-01-13 在DSA 引导下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system, IDDS)。

 

6.鞘内泵药物及剂量调整

 

术前口服药物:吗啡缓释片30 mg, q12 h;2023-01-13 行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鞘内吗啡浓度1.25 mg/ml;2023-01-14 初始维持剂量每日0.1299 mg,bolus 为0;2023-01-16 NRS 评分3 分,轻度疼痛,鞘内用药增量15%,维持剂量调至每日0.1427 mg;2023-01-17 重新评估NRS 评分,先后2 次调整维持剂量至每日0.173 mg,后疼痛控制良好,睡眠较前明显改善,夜眠6 小时,二便未见明显异常,2023-01-19 出院,病人入院时轮椅推入病房,出院时可独立行走,治疗效果满意。

 

病人出院1 周后逐渐出现便秘、尿潴留、大小便无力,考虑鞘内药物所致。水溶性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氢吗啡酮)可随脑脊液循环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进而达到全身镇痛的作用,是PACC 指南推荐的鞘内镇痛一线药物。与吗啡不同,氢吗啡酮为纯μ 受体激动剂,其效能是吗啡的2~10 倍。更高的效能和更低的输注量使氢吗啡酮更适合长期鞘内输注,氢吗啡酮作为一种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剂,具有镇痛效果强、持续时间长、不良事件少的特点,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更换鞘内用药为氢吗啡酮。2023-01-29 返回我科,更换鞘内用药为氢吗啡酮,浓度150 μg/ml,初始剂量设定每日30 μg;2023-01-30 活动后NRS 评分4~5 分,调整背景剂量至每日33 μg;2023-02-16 病人自述长期行走后仍有轻度疼痛,NRS 评分3 分,要求增量,故调整用量至每日38.1 μg。

 

7.随访

 

2023-02-16 至今,病人活动后疼痛控制满意,NRS 评分0~1 分,无爆发痛,睡眠饮食良好,且未出现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现继续规律抗肿瘤治疗中。

 

来源:王丹丹,颜丽晖,陈妍,吴优,周鑫,狄涛,崔文瑶.氢吗啡酮鞘内输注治疗肾癌腰大肌转移下肢疼痛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29(06):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