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误诊!女子先后4家医院就诊,肠结核?克罗恩病?
作者: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病例呈现
患者女性,57岁,身高160cm,体重42kg,以“腹痛、腹胀4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21年6月23日,以“克罗恩病”收入院。
现病史:入院4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大便1~3天排一次,为黄色不成形便,无黏液及血,无发热及里急后重,于某医院就诊,肠镜
提示:肠炎。给予口服整肠生
1.5g/d,及中药(具体不详),治疗6个月病情缓解。2个月前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大便腹泻
、便秘
交替,肠镜提示:克罗恩病不除外。病理示(图1):黏膜重度炎症,炎性肉芽组织,管状腺瘤,给予美沙拉嗪1.0g/d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1.8g/d,治疗无效,近1个月症状明显加重,伴食欲不振、反酸、胃灼热、恶心,畏寒、夜间盗汗,偶有胸闷、气短,偶有咳嗽
,咳少许白痰,体重下降约25kg。
既往史:无结核史,母亲因肺结核于2002年病逝,家族中其他人无结核感染史。
图1 入院前2个月外院肠镜病理黏膜重度炎症,炎性肉芽组织,管状腺瘤
入院体格检查:T36. 8℃,P 120 次/分,R 25次/分,Bp 94/69mmHg。恶病质状态,睑结膜略苍白,双肺下野呼吸音稍弱,可闻及少许散在湿啰音,腹部略膨隆,腹软,全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胃泡鼓音区
明显扩大,肠鸣音
1~3次/分。
辅助检查:WBC 13.99x109/L,LY 3.1%,NE 95.2%,RBC 4.19x1012/L,HGB 112g/L,PLT 434x109/L;TP 51.8g/L,ALB 25g/L;ESR 40/64mmH2O;CRP 87.8mg/L;PCT 1.75ng/ml;血清蛋白电泳α1 12.1%;抗ANA1:40(+);CA12-5 287.2U/L;T-SPOT (+);大便潜血(+);腹水
常规:TC 1130x106/L,MN 65%,PMN 35%,蛋白25g/L,李凡他实验阳性;PPD、结明试验以及其他免疫、肿瘤、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胃镜
(图2):胃体上段后壁条形糜烂,胃窦黏膜点状红斑,十二指肠降部内瘘形=成,瘘口边缘黏膜结节样隆起。病变处活检病理:充血、水肿
、炎细胞浸润。
图2 入院前4天我院门诊胃镜
肺HRCT:双肺下叶见条片影,双侧胸腔积液。全腹增强:末端回肠肠壁增厚,肠系膜、大网膜密度增高,胃腔明显扩大,胃窦部胃壁水肿增厚,大量腹腔积液。
图3 入院后肺 CT和全腹增强CT
入院后初步诊断肺结核合并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十二指肠降部内瘘,给予禁食水,莫西沙星0.4g,qd,ivdrop,泮托拉唑
40mg,qd,ivdrop,补充白蛋白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但患者病情仍急速进展,第9天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急检血气分析:PH 7.416,PaCO2 36.3mmHg,PaO2 54.4mmHg,SaO2 86.2%,给予面罩吸氧(10L/min),抱球呼吸,系统抗结核治疗(异烟肼
0.3g,qd,po、利福平
0.45g,qd,po、吡嗪酰胺
1.5g,qd,po),3天后病情仍无明显好转,放弃治疗回家,当日死亡。
二、病例分析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在临床特点、病理、内镜,以及CT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工作中很容易被误诊,文献报道近年来误诊率高达50%~70%,因为二者治疗方案完全不同,一旦误诊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肠外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累及淋巴组织,因此肠结核主要发生于回盲部。临床上有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及肠梗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消瘦
、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治疗上以抗结核治疗为主。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整个消化道从食管到直肠、肛管均可受累,以末端回肠及邻近右侧结肠最为常见。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肠瘘及肛周病变,还可伴有皮肤、关节、眼与肝等肠外表现。治疗上主要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鉴别要点如下:①临床表现:发热、腹腔积液多见于肠结核;便血、肛周病变、瘘管多见于克罗恩病;②肠镜表现:环形溃疡、回盲瓣口固定开放多见于肠结核;纵形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多见于克罗恩病;③病理检查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抗酸杆菌染色阳性仅见于肠结核;④并发症方面,克罗恩病发生肠梗阻、瘘管的概率明显高于肠结核。
溃疡型肠结核慢性穿孔可形成肠瘘,虽然肠结核合并瘘管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克罗恩病,但仍有较多文献报道肠结核可以合并肠内瘘和肠外瘘。有报道约4%肠结核因合并肛周结核形成结核性肛瘘。但是肠结核合并十二指肠内瘘国内仅见一例报道,那例患者因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全消化道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结肠肝曲瘘,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内瘘形成,并行十二指肠-横结肠瘘切除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而本例患者,由于在其他医院就诊时考虑克罗恩病,没有行抗结核治疗,因合并十二指肠内瘘致营养吸收障碍,造成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入院时身高1.6m,体重只有42kg,虽然住院后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得知其母亲12年前因肺结核病逝,经过完善PPD、T-SPOT、腹水常规化验、肺CT、全腹CT等检查,初步诊断肺结核合并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遗憾的是患者病期太晚,病情太重,抗结核治疗3天仍无好转,且出现I型呼衰,因家里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为进一步确诊,我们借患者入院前肠镜和我院胃镜病理腊块到某省级教学医院会诊,病理会诊看到干酪坏死性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而且查到抗酸杆菌,这是一例典型的肠结核误诊、误治病例。
三、病例点评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医务人员共同配合,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综合分析,本例患者有密切结核接触史,有畏寒、夜间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偶有胸闷、气短、咳嗽,咳少许白痰等呼吸道症状,首诊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结核病,但是目前消化界对克罗恩病比较关注,而对肠结核的关注度不够,患者曾先后四次不同医院门诊就诊,均考虑克罗恩病,未给予抗结核治疗,导致疾病进展。通过这个病例,提醒广大临床医生要提高对结核病的警惕性,对拟诊克罗恩病的患者,即使无结核临床症状,也应进行肺和全腹CT检查,以排除其他脏器结核病灶的存在。病理医生在看到不典型肉芽组织的时候,应常规加做抗酸染色,以降低肠结核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Jena A,Jha DK,Sharma V.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6(3):159.
[2] Kedia S,Das P,Madhusudhan KS,et al. Differentiating Crohn's disease from intestinal tuberculosis.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9;25(4):418-432.
[3] Ma JY, Tong JL, Ran ZH.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 challeng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J Dig Dis. 2016;17(3):155-161.
[4]张建,李强,白婕,秦超.肠结核合并穿孔31例诊治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05):489-491.
[5]李晓贞.22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肛瘘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185.DOI:10.15912/j.cnki.gocm.2015.20.147.
[6] Merino Gallego E, Gallardo Sánchez F, Gallego Rojo FJ.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 the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of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Rev Esp Enferm Dig. 2018;110(10):650-657.
[7]胡正平.肠结核1例误诊误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