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腹痛、腹泻、发热,足量激素治疗无效,最终在这里找到感染的“背后元凶”
作者:镜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0岁,因“间断腹痛、腹泻6月余,间断发热
1月余”入院。
患者于2021年3月起间断出现脐旁绞痛,排便4~5次/日,为黄色糊状便。外院行结肠镜检查:直肠及全结肠散在不连续小浅表溃疡。诊断为“炎症性肠病”,予美沙拉秦
口服,症状无缓解。2021年7月底起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9℃,高峰于午后出现,伴乏力、盗汗。于外院复查结肠镜:回肠末段见两处溃疡,升结肠至乙状结肠有多处溃疡,形态椭圆或裂隙状,边界清晰,结肠脾曲较大溃疡,周围黏膜隆起(图1)。病理:可见炎性坏死组织、肉芽组织,诊为“克罗恩病
”。2021年8月23日起给予泼尼松
40mg/d口服,体温可降至37℃以下。2021年9月初出现双眼视力
下降,眼科会诊考虑左眼视盘血管炎,激素调整为甲泼尼龙
静脉滴注80mg/dx2天,60mg/dx3天。患者体温再次升高至39℃,同时排黄色糊状便伴暗红色血块。于2021年9月12日收入我院。否认口腔、外阴溃疡,否认肛周脓肿、肛瘘病史。
图1 外院结肠镜检查
既往史:否认结核病史及接触史。
体格检查:体型消瘦,右颈前可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心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舟状腹,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
2~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
入院诊断:腹痛、腹泻伴发热原因待查,炎症性肠病不除外。
诊疗思考:结肠溃疡的鉴别诊断思路
病例特点:中年男性,慢性病程,腹痛、腹泻伴发热,结肠镜可见末段回肠、结肠多发溃疡,病理主要为炎性改变。美沙拉秦治疗无效,激素治疗症状反复。患者病程早期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内镜下为散在多节段溃疡表现,并可见裂隙样溃疡,首先考虑克罗恩病(CD)可能,足量激素治疗一度似乎有效体温有所下降,但很快反复且病情进展,因此需要考虑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 肠道感染:其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患者腹痛、腹泻,伴午后发热、乏力、盗汗,结肠多发深溃疡,肠结核不能除外。应用激素后病情加重,出现便血,也应警惕免疫抑制状态之后的机会性感染。下一步查病原体证据,包括粪便培养、血培养
、血T-SPOT.TB、EBV等。
2. 肿瘤:患者病情进行性进展,应考虑恶性疾病,但多次活检未提示结肠癌,故不支持结肠癌诊断,但肠道淋巴瘤尚需进一步排除。
3. 肠贝赫切特(又称白塞,Behcet)病:患者溃疡形态长椭圓性,周围边缘干净,内镜特点符合肠白塞病的特点,但患者无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无关节痛等免疫色彩,给予激素症状无缓解,却有加重趋势,故暂不支持该病。
二、入院后诊疗过程
入院后查各项感染指标,包括粪便培养、血培养、血T-SPOT.TB、EBV等均阴性。CMV-pp65(+),CMV DNA 400000copies/ml。
患者于入院第二天突发右下腹剧痛,查体:BP 60/40mmHg,右下腹明显压痛,伴反跳痛、肌紧张,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黏稠液体。考虑肠穿孔、感染性休克。急诊行剖腹探查
术,术中见草绿色腹水
,肠管表面覆大量脓苔,回肠末段至回盲部多发穿孔,行病变肠段切除+回肠造口术。手术病理:末段回肠、回盲部多发溃疡,局部穿孔,周边血管瘤样增生,散在CMV感染(特征性巨大细胞和核内包涵体),肌成纤维细胞增生,肠壁浆膜面见较多渗出物,肠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图2)。行免疫组化:CD31(+),CD34(血管+),Desmin(-),Ki-67(+<5%),SMA(血管+),Syn(-),D2-40(+),AEI/AE3(感染CMV细胞+),S-100(-),F-8R(+)。
图2 肠道组织病理(HE染色x400)
追查患者检验回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待复检;进一步HIV抗体确证试验(+),HIV-1病毒载量227300copies/ml;T细胞亚群:CD4+T细胞比例及计数显著减少(分别为3.9%和6/μl),CD4+T/CD8+T 比例倒置。眼科会诊:CMV视网膜炎。
患者诊断明确后逐渐停用激素,加用更昔洛韦0.25g bid静脉输注抗CMV治疗,体温正常,逐渐恢复饮食。抗CMV治疗4周后复查CMV-pp65(-),CMV DNA(-),遂减量为更昔洛韦0.25g qd静脉输注维持治疗。6周后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拉米夫定
+司他夫定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因腹泻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换为依非韦仑。抗HIV治疗3周后复查HIV-1病毒载量降至760copies/ml,调整抗CMV治疗为更昔洛韦1g tid口服。患者病情平稳出院。
最后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三、诊疗启迪
该病例让我们认识了“模拟炎症性肠病的HIV相关CMV性结肠炎”: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易于感染各种病原体,而肠道更易于受到累及,因此出现肠道糜烂、溃疡等表现,与炎症性肠病难以鉴别。②CMV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本病例出现了结肠受累和眼部受累。③CMV性结肠炎的诊断金标准包括结肠黏膜HE染色、免疫组化及组织CMV DNA检测。CMV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腹泻、高热等,内镜表现为深凿样溃疡、纵行溃疡等。④CMV性结肠炎可以出现少见、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⑤CMV显性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应积极寻找易感因素,是否有免疫力低下或肠道本身的基础疾病。
在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了CD,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肠道溃疡性病变的原因很多,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很多。对于考虑炎症性肠病,而应用激素效果欠佳的病例,更应该认真思考诊断。这个病例就让我们学习了CMV结肠炎以及CMV结肠炎背后的杀手HIV,由于HIV导致机体免疫缺陷的特性,它可以“变幻”成各种状态(机会性感染)迷惑我们的视野,我们要谨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