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倍体分析在口腔黏膜糜烂病损恶性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冬梅,王志强,夏鑫,刘斌,苏晓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口腔黏膜糜烂是指发生在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不归类于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对发生位置固定、反复不愈的糜烂病损,则要高度警惕其癌变。组织病理检查是明确病损是否癌变的金标准,但活检具有侵袭性,可重复性有限。正常人体体细胞DNA含量是恒定的,大多为二倍体,而肿瘤细胞会出现较多的非二倍体细胞。
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细胞DNA含量,计算DNA指数(DI值),据此评估其癌变风险,该技术因其高敏感性特异性、取材非侵入性,已作为口腔白斑等潜在恶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报道2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预警黏膜糜烂病损恶性变的病例,旨在提高医生对糜烂病损表浅外观表象的警惕性,结合多种检查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1,男,62岁,上腭部黏膜糜烂2年,6月前以“腭黏膜炎症”行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鳞状上皮中度异常增生。半年来糜烂未愈,近期疼痛加剧。检查见右侧软硬腭黏膜交界处一大小约1.5cm×1cm黏膜充血,边缘模糊线形,上覆轻度白色假膜,擦之不去。颌下及颏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病例2,女,71岁,因左颊黏膜发红糜烂伴疼痛5年就诊,间断抗炎、对症治疗无效,近2月自觉糜烂区变硬变大伴疼痛。检查见左颊黏膜局限性上皮缺失、充血,约0.8cm×1.5cm大小。双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1.2检查诊断及治疗
第1例患者半年前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中度异常增生,对再次活检接受度有限。DNA含量异常被认为是口腔白斑恶变的早期事件,我科引入微创检查,选择无创的VELscope自体荧光镜检查、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及组织活检明确诊断。荧光镜检查见病损局部有荧光缺失区,脱落细胞病理报告出现核大深染的异型细胞,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除外鳞癌。
DNA倍体异常细胞DI值≥2.5的细胞数40个,DI值≥3.5的细胞数28个。同期同部位组织活检病理提示中分化鳞癌。第2例患者微创检查,荧光镜检查有荧光缺失区,脱落细胞病理报告未见癌细胞,DNA倍体异常细胞DI值≥2.5的细胞数8个,DI值≥3.5的细胞数3个。同期同部位组织活检,病理提示大量炎细胞浸润,局部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查结果的判读,至少3个异倍体细胞DI值≥2.5为阳性。第1例患者DNA倍体异常细胞DI值≥2.5的细胞数40个,且DI值≥3.5的细胞数28个,提示癌变风险性高,与组织病理“鳞癌”的诊断结果吻合,最终行口腔癌根治术,术后随访至今5年,局部未见复发。第2例患者组织病理提示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但异倍体细胞DI值≥2.5的超过3个,且DI值≥3.5的细胞数3个,经会诊评估,认为不排除病理假阴性结果,癌变风险高,建议患者住院行左颊部病损切除术,术中冰冻结果示左颊急慢性炎症伴肉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周及底切缘(-),遂再次行口腔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
第1例患者口内照片(图1)、脱落细胞病理及DNA倍体0分析(图1)、组织病理图片(图1)。第二例患者口内照片(图1)、DNA倍体分析(图1)、组织病理图片(图1)。
2.讨论
2.1口腔黏膜糜烂
临床多考虑慢性炎性改变,但炎症可能是口腔癌好发的一个潜在重要诱因,非可控性炎症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之间关联密切,因此要有警惕其癌变的临床思维。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查是口腔白斑癌变预警的辅助诊断方法,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的检查中也有应用价值。
常规切取组织活检取材范围有限,有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研究也认为从可疑病损处切取的一块组织是否能代表病损整体的生物学状态是值得怀疑的,结合微创的脱落细胞刷检DNA非整倍体分析能弥补单一病检的不足。本项回顾性观察中,糜烂病损经微创刷检DNA定量分析,有异型细胞DI值作为客观的指标提示癌变风险,指引临床医师再次活检或手术,在此类不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口腔黏膜病辅助筛查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2.2关于脱落细胞非整倍体
关于DI临界值的标准,国内提供此项检查的厦门麦克迪奥公司统一的诊断标准是DI值≥2.5有癌变可能。此前研究及欧洲分析细胞病理学会第四次更新的关于DNA图像分析诊断的共识,均以样本中DI值≥2.3的细胞多于3个为阳性。一项401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报道,DI值≥2.3意味着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OPMD)存在异常增生,DI值≥2.3与上皮增生有重要关联;至少1个异倍体细胞DI值≥3.5,预示着OPMD存在癌化,与癌变风险强关联。
本研究中,DI值≥3.5与与癌变风险强关联的研究成果也为制定第二例患者的临床决策提供了参考。随着诊断标准的优化及大样本临床研究的深入,DNA非整倍体分析是否能作为口腔癌及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筛查的独立标志物,正在逐渐被验证。
2.3貌似表浅的黏膜糜烂病损癌化的可能原因
慢性炎症增加了肿瘤的增值、进展和远处转移。随着炎症-癌转化研究的深入,长期不愈的黏膜糜烂与口腔癌之间的关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来源:李冬梅,王志强,夏鑫,刘斌,苏晓路.DNA倍体分析在口腔黏膜糜烂病损恶性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3,39(0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