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术”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1例

来源:口腔医学研究 2024.02.27
我要投稿

作者:贾淑清,贺志肖,宋文娟,撒悦,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上前牙常因外伤、牙周病等因素拔除,如果任由拔牙创自行愈合,牙槽骨往往会发生垂直及水平向的吸收,成为美学区种植修复的一大难题。为尽可能减少唇侧软硬组织的吸收,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们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尝试使用即刻种植、软/硬组织增量、不翻瓣种植等方法保存唇侧牙槽骨,但随后的研究证明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唇侧骨板的吸收。

 

近年来,“盾构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 SST)为避免唇侧软硬组织的吸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技术的要点在于分根拔牙并保留根部唇侧部分牙片,使牙片相关的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均得以保留,最终实现牙槽嵴轮廓的长期保存。该技术在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中均获得成功。本文介绍1例应用盾构术进行上颌前牙外伤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病例。

 

1.病例资料

 

1.1 病史

 

患者,男,50岁。半日前因外伤致上前牙折裂,伴疼痛,来我院就诊。

 

1.2 检查

 

全口卫生状况一般,11牙松动伴叩诊不适。16、15、25、24、35、34楔状缺损,上下颌牙列不齐(图1)。术前CBCT示:11唇侧断至平齐骨缘,唇侧骨板完整,无根尖周病变,牙根未见横向或纵向折裂纹(图2)。

 1.png

2.png

1.3 诊断

 

(1)11冠根折;(2)16、15、25、24、35、34楔状缺损;(3)慢性牙周炎;(4)上下颌牙列不齐。

 

1.4 治疗计划

 

(1)11拔牙后即刻种植;(2)16、15、25、24、35、34充填治疗;(3)牙周系统治疗。

 

2.治疗过程

 

2.1 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情况,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种植手术过程

 

2.2.1口内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微创不翻瓣的方法拔除11牙冠部断裂牙体组织。用高速涡轮机近远中向分根,拔除腭侧牙片(图3a、3b)。修整剩余唇侧牙片,使其厚度约为1.5 mm, 高度平牙槽嵴顶(图3c)。在拔牙窝偏腭侧定位(图3d),逐级备洞后植入NobelActive® Φ3.5 mm×11.5 mm种植体,植入扭矩>35 N·cm(图3e),旋入覆盖螺丝后于种植体与根片之间植入Bio-Oss®骨粉(图3f),更换覆盖螺丝为愈合基台。缝合创口。

 1708990088190351.png

2.2.2 制作临时修复体

 

术后11种植体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口外利用拔除的天然牙牙冠制作临时修复体,进行即刻修复(图4)。术后CBCT示种植体三维位置良好,唇侧根片完整,两者之间的间隙可见骨替代物影像(图5)。

 1708990105752864.png

5.png

2.3 修复治疗

 

5个月后复查,CBCT示根片与种植体间无明显暗影。口内唇侧轮廓丰满,未见明显骨吸收(图6)。数字化制取印模,比色完成后制作最终修复体,完成戴牙(图7、图8)。

 1708990135689214.png

7.png

8.png

3.讨论

 

“盾构术”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牙根潜入技术”,该技术指去除牙冠,保留牙根以防止牙槽骨吸收。基于此,Hürzeler医生于2010年提出盾构术的概念,且多项动物实验证实根片与种植体之间有新骨形成,其中可见骨细胞,为“盾构术”提供了组织学支持。

 

盾构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术中的精准操作。盾构术适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牙,且患牙唇颊侧牙周、根尖周及牙体组织健康。术中根片的处理也至关重要:根片要有足够的厚度,防止其折断或吸收;但不能太厚以免妨碍种植体的植入。为了同时满足强度和空间要求,保留的根片厚度应为根管唇颊侧根面厚度的1/2。根片高度的选择曾一度存在争议,但目前的主流术式是将根片预备至平牙槽嵴顶。关于根片与种植体间隙的处理,大部分学者参考即刻种植操作步骤,在牙片与种植体之间充填骨移植材料。

 

本病例中,患牙因外伤致冠根折,断端平齐骨缘,直接修复或正畸牵引后修复治疗效果均不佳。患牙无急性炎症,唇侧骨板完整。但患牙唇侧骨板薄,若直接拔牙或即刻种植修复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选择种植盾构术。盾构术是近年来保存唇侧牙槽嵴轮廓和厚度的新技术,是对即刻种植技术的改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该方法技术敏感性高,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以减少并发症。

 

来源:贾淑清,贺志肖,宋文娟等.“盾构术”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1例[J].口腔医学研究,2023,39(0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