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 抗体阴性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1例

来源: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4.03.01
我要投稿

作者:吴建玲,江艳萍,严丽萍,翁欣欣等,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检验科

 

马 尔 尼 菲 篮 状 菌 病 是 由 马 尔 尼 菲 篮 状 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 菌感染性疾病[1-4] 。 随着我国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 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感染 者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由于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发病隐匿、 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但病情 通常凶险,发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其生存 率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现将本院收治的首例,还 是 HIV 抗体阴性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病例的实验 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报道如下, 以期提高微生 物人员和临床医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认识, 使该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0 岁。 2020 年 3 月因“肾 病综合征、浆细胞瘤、咳嗽伴胸闷、乏力 1 周”入住 我院肾内科。 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 黄白色粘痰,伴胸闷、气紧,伴双下肢浮肿、乏力。 查 体:T36.5℃,P95 次/分,R22 次/分,BP84/64 mmHg。 神清,慢性病面容,贫血外观,双肺呼吸粗,闻及湿 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 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 正常。 颜面部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4.71x109 /L,N% 89.8%, HGB 129.0 g/L,PLT 72x109 /L,CRP:74.49 mg/L。 常 规生化全套:血糖 8.13 mmol/L,BUN 20.40 mmol/L, CRE 147.90 umol/L,UA 494.80 umol/L,ALB 27.00 g/ L,ALT 91.30 U/L,AST 73.80 U/L,TG 2.04 mmol/L, TC 6.31 mmol/L,PCT 10.64 ng/mL↑,G 试验 103.39 pg/mL↑,GM 试验 1.61 pg/ mL↑, 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 影像表现: 肺部局灶性点片状实变,考 虑肺部感染。 HIV 抗体阴性,抗酸染色阴性,血培 养 3 d 报阳,涂片 Gram 染色报告可见酵母样细胞 不出芽且分裂繁殖,胞体呈腊肠样的关节孢子[5-6] , 胞内可见明显横隔,菌体细长分枝,多为 90 度的 分隔菌丝如枯枝, 见图 1-2。 同时接种血平板和 SDA 平板在 25℃和 37℃培养箱中培养, 经 48 至 72 h 培养生长出菌落。 37℃生长较慢,72 h 后逐渐 出现灰白、 酵母样菌落。 随培养时间延长,5 d 后 SDA 平板菌落约 2~3 mm,扁平膜样、有脑回状皱 褶,无色素产生,呈酵母样菌落[7-11] ,见图 3-4; 25℃ SDA 平板生长快速。 经 48 h 培养,可见绒毛状红色 菌落,并随培养时间延长, 红色素可逐步扩散至周 边培养基中。 培养 5 d 后呈淡黄 、 白色绒毛状菌 落,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玫瑰色扩散到琼脂中 ,平皿 反面呈红葡萄酒色[9-12] ,见图 5-6。 37℃培养酵母样 菌落,涂片 Gram 染色,镜下可见染成深紫色圆形 或卵圆形酵母样孢子, 亦可见处在增殖活跃期的 部分菌体,菌体变长、两端钝圆略弯曲呈腊肠形且 有横隔的孢子,横隔无色清晰[10-17] ,见图 7-8。 25℃ 培养丝状真菌菌落,涂片棉蓝染色,镜下可见染成 淡蓝色清晰的帚状枝和细长的分隔菌丝, 帚状枝 呈放射状散开, 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多数为双轮 生,少数单轮生,分生孢子光滑, 梗基上有 3~6 个 瓶梗,分生孢子圆形或卵圆,直径 2~3 μm,有明显 的孢子链[6-16] ,见图 9-10。 根据菌落和菌体的特征 性,以及质谱的确认,该菌为马尔尼菲篮状菌。 同 时延长痰的一般细菌培养和真菌的 SDA25℃培养 时间,接连送检 3 次,在一块 SDA 板上生长了少量 丝状菌落,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玫瑰色。 


1.3 治疗 患者住院初期使用头孢唑肟抗感染染治 疗,以及本身原发病的治疗,但病情没有得到控制, 存在感染加重和出血的危险。 培养报告马尔尼菲 篮状菌后,调整用药,增加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由于病人肾病综合征、浆细胞瘤等基础病严重,治疗难度大,家庭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带药自动出 院,建议定期复诊。 有来院复诊两次,临床症状加 重,效果不佳。


1709273063277367.jpg


 

1709273234725419.jpg

 

2 讨论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双相型真菌[17] ,曾命 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后归属于篮状菌属,为条件 致病真菌,从越南竹鼠中首次分离,人和竹鼠是唯 一的动物宿主, 其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吸入大量 马尔尼菲篮状菌的分生孢子, 经血液循环侵及心 包、皮肤、肝、脾、淋巴结和骨骼等全身各组织,常 为播散性。 另外,食用竹鼠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 一。 本例患者 HIV 阴性,根据患者家属主诉家中有 吃竹鼠的习惯,患者同时身患肾病综合征、浆细胞 瘤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引起该菌的感染。 从这例病历中深刻认识到, 微生物人员与临床医 生的沟通特别重要[18-19] 。 临床医生可以及时与微生 物人员联系,提供病人的临床症状及诊断的思路, 同时协助采集合格的标本; 作为一名合格的微生 物人员,当接到医生有诊断疑问的电话时,应思维 敏捷,考虑周全,结合患者的生活史、临床症状,建 议多次、多套送检,对症培养,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避免漏检。 目前,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 真菌培养[20-21] ,不但可以通过血培养确诊,也可通 过痰培养、 纤支镜检查取灌洗液培养或肺活检获 得确诊。 近年来,血清学 G 试验和 GM 试验为深部 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该患者 G 试验: 103.39 pg/ mL↑, 提示深部真菌的可能性大。 而GM 试验:1.61 pg/ mL↑,结果偏高,是马尔尼菲蓝 状菌和侵袭性曲霉菌的细菌成分存在交叉反应而 引起的假阳性。 还可以结合肺部的影像学进行诊 断。 对于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 联合应用两性霉素 Β 和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最好[22-31]。 近期朱 钱迎等[31-35]指出伏立康唑针 0.2 g 每 12 h 一次静滴 治疗一个月,后可带伏立康唑片出院,嘱 10 d 后门 诊复查,患者口服伏立康唑片 12 周,可控制症状 和临床治愈。 本院该患者肺部感染严重、肝肾功能 不全,未进行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只是带药口服, 有来复诊两次,效果不佳。 希望通过这次病例的分 享,临床医生能对此菌有一定的认识,结合临床表 现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等, 对该病进行早诊断早治 疗。 接触这种病例,要特别注意生物安全。 微生物 人员进入实验室要穿工作衣、工作裤,戴口罩、帽 子及护目镜;接种分离、打开平板和涂片均应在二 级及以上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完成上述操作应立 即用 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紫外线消毒 30 min ,然后 37 ℃平板涂片后应在高压蒸汽灭菌 30 min 后再进行 Gram 染色镜检。 原始标本、培养 基、涂片及操作所使用的耗材,完成操作后均应高 压处理才能出实验室。

 

参考文献略。

 

来源: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 年 4 月第 41 卷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