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合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 例
作者:孔令红,张新鹏,杜宁宁,王丽宁等,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
患者女性,59 岁,体检发现右侧肾占位 1 周入院。 患者 一般情况可,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 和血尿,亦无其他明显不适主诉,双侧腰部无隆起,双侧肾区 无叩痛。 CT 示:双侧肾脏形态、轮廓正常,右肾下极见类圆 形稍高密度影,内见点状高密度影,大小 4. 2 cm × 3. 5 cm × 3 cm,增强后呈中度较均匀强化,考虑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可能性大,尚不排除其他。 入院后行腹腔镜
下肾部分切 除,术后未行其他药物治疗,随访 9 个月,未见明显肿瘤复发 和转移征象。 病理检查
眼观:部分肾切除标本,肾组织大小 6 cm × 4. 5 cm × 4 cm,周围附少许脂肪组织,略破碎,切开处见肿物 大小 4. 2 cm × 3. 5 cm × 3 cm,肿物切面灰红、灰黄色,实性质 中,呈多结节样,肿瘤组织与正常的肾脏组织境界欠清,局灶 突出于肾脏被膜并侵犯周围脂肪组织,肿物距离肾脏手术剥 离面切缘最近 0. 2 cm。 其余肾脏组织切面灰红色、实性、质 软(图 1)。 镜检:可见正常肾组织与肿瘤组织分界清楚,有 2 个肿瘤病灶(图 2),病灶 1:主体位于肾皮质内,部分突破肾 被膜,侵及肾周脂肪组织,肿瘤细胞部分较大,上皮样,细胞 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酸性,呈实性巢团状、腺样和乳头样 排列,乳头轴心为纤细的纤维血管,细胞间界限清楚;部分肿 瘤细胞略小,胞质透明、空泡状,呈巢状排列或菊形团样排 列,细胞间有丰富的窦隙样血管。 部分可见清晰核仁,核分 裂象少见,间质可见陈旧性出血
、胆固醇结晶沉积、粉染分泌 物和沙砾体形成(图 3)。 病灶 2:位于肾周脂肪组织内,与周 围组织分界欠清,肿瘤由不同比例的厚壁血管、平滑肌和脂 肪组织构成,病灶 2 与病灶 1 的肿瘤细胞相互交叉移行(图 4)。 免疫表型:病灶 1 的肿瘤细胞 CD10、PAX8、 SDHB 和 TFE3(图 5)均强阳性,Ki⁃67 增殖指数 2% ,CK7、CK8、EMA、 vimentin、CAⅨ和 P504s 均阴性。 病灶 2 的肿瘤细胞 Melan⁃ A、SMA、HMB⁃45 和 S⁃100 均强阳性,其余抗体均阴性。 病灶 1 中 TFE3 基因断裂阳性(图 6),病灶 2 中 TFE3 基因断裂阴 性。 病理诊断:Xp11. 2 易位/ TFE3 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 癌(Xp11. 2 translocation / TFE3 fusion⁃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 cinoma, Xp11. 2tRCC)合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讨论
Xp11. 2tRCC 是一种较少见的肾癌亚型,主要见 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相对少见,好发于女性患者,男女比约 1 ∶ 4 [1 - 3] 。 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是 X 染色体短臂 1 区 1 带 2 亚带 TFE3 基因处发生断裂,并与相应的染色体基因发生平 衡易位,形成新的 TFE3 融合基因,使 TFE3 蛋白过表达导致 细胞异常增殖,促进肿瘤形成[4] 。 本例 Xp11. 2tRCC 发生于老年女性,罕见,无明显临床 表现,仅体检时发现右侧肾占位。 根据 CT 考虑为乏脂肪型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提示此类肿瘤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不典 型。 Xp11. 2tRCC 大体标本与普通型肾细胞癌
相似,大部分 肿瘤组织与正常的肾脏组织境界较清,呈灰红、灰黄色,可伴 出血和坏死[5] 。 本例在 Xp11. 2tRCC 基础上,同时伴肾周血 管平滑肌脂肪瘤,2 个肿瘤病灶分界不清,与正常肾脏组织 分界尚清。 目前,研究发现 TFE3 融合基因伴侣约 20 多种,包括 SFPQ、 ASPL、 PRCC、 ASPSCR1、 NONO、 PRCC、 RBM10 和 MED15 等[6] 。 Argani 等[7]报道组织学特点可能与融合基因 亚型有关,ASPL⁃TFE3 型主要由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构成乳头 状结构,伴较多间质内沙砾体和玻璃样变;PRCC⁃TFE3 型多 呈实性巢状结构,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核仁不明显,砂砾体 少见。 因为伴侣和融合结构的多样性,嵌合 TFE3 融合蛋白 的功能多样化,所以 Xp11. 2tRCC 在形态学和临床上具有高 度异质性[8] 。 本例除上述形态学特点外,还有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的组织学表现,给病理医师明确诊断带来了挑战,鉴别 诊断需结合分子特征进行分析。 TFE3 蛋白是 Xp11. 2tRCC 最具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志 物,TFE3 呈胞核弥漫强阳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97. 5% )和 特异度(99. 6% )。 虽然 TFE3 FISH 检测是诊断该类肾癌最 准确的方法,但是出现 X 染色体臂内或臂间易位时(即形成 NONO⁃TFE3、RBM10⁃TFE3 和 GRIPAP1⁃TFE3 融 合 基 因), TFE3 FISH 检测会出现假阴性或不能明确结果,造成潜在的 诊断陷阱和误区。 联合 TFE3 免疫组化染色与 FISH 检测, 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免疫组化假阳性。 虽然 Xp11. 2tRCC 有相对特异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 标 记和FISH结果,但是仍需与以下肿瘤鉴别[9] 。(1) 透明细 胞性肾细胞癌:好发于成人,遗传学上存在VHL基因改 变,由透明细胞构成,间质血窦丰富,有时血管扩张呈血管瘤 样。 免疫组化标记 CAⅨ显示为特征的“杯状”阳性,肾源性 标志物 RCC、CD10、PAX8 均阳性,TFE3 阴性。 (2)透明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癌:一种以广泛真性乳头伴囊性结构为典型特 点,并伴透明细胞的肾细胞癌。 免疫组化标记 CK7 和 CAⅨ 均弥漫强阳性,CD10、TFE3 均阴性。 (3) 乳头状肾细胞癌: 具有一致的乳头状结构,有时在组织学上较难鉴别,免疫组 化标记 CK7 阳性、TFE3 阴性可资鉴别。 (4)遗传性平滑肌 瘤 - 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多见于年轻人,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 核分级通常较高,免疫组化标记 TFE3 阴性和延胡索酸水合 酶表达缺失。 文献报道,成人 Xp11. 2tRCC 属于侵袭性肿瘤,总生存率 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相似[3] 。 Xp11. 2tRCC 不论有无淋巴 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手术都是最佳治疗方式,对放、化疗均不 敏感。 晚期 Xp11. 2tRCC 患者,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剂和 mTOR 抑制剂治疗证实有效,提示 PD⁃1 / PD⁃L1 抑制剂 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10] 。 目前,研究结果多是根据小 规模临床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缺乏实验依据,需积累更多病 例分析其具体机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本例是 Xp11. 2tRCC 合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成年女性 患者,临床罕见。 Xp11. 2tRCC 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不典 型,需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和 TFE3 FISH 检测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略。
来源:孔令红,张新鹏,杜宁宁等.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合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11):1413-1414.DOI:10.13315/j.cnki.cjcep.2023.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