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男性咳嗽、咳痰伴体重下降,这个肺炎“不寻常”|以影识病

来源:医脉通 2024.04.22
我要投稿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因咳嗽加重、咳黏液痰伴疲劳和肌痛就诊。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无吸烟史,过去6个月体重减少了5公斤。血液检查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44%)。

 

影像学

 

胸片显示双侧肺上叶实变,以及右肺中三分之一外周实变。胸部CT示双侧上肺叶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周围有磨玻璃影。在肺中叶外侧段也发现周围实变区。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最终确诊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图1.png

图1 胸片显示双侧上肺叶实变,以及右肺中部三分之一的外周实变

 

 图2.jpg

图2 肺窗非增强CT轴位(a、b)、冠状位(c)、矢状位(d)图像。双侧上肺叶实变伴支气管气征,周围有磨玻璃影。在肺中叶外侧段也发现周围实变区。

 

 

病例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Eosinophilic Pneumonia, EP) 属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 (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 ELD) 的一种类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异常累积于肺实质或肺泡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将EP分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 CEP)及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 AEP)。

 

CEP通常发生在30-50岁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中,如既往有过敏反应、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病史。CEP可能是特发性,也可能是寄生虫感染、某些药物引起的毒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多数患者无吸烟病史,目前尚无已知的遗传倾向。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体重下降常见,喘息、夜间盗汗少见,持续数周或数月,病情进展缓慢,很少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呼吸。

 

CEP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与IgE和CRP升高有关。肺功能检查(PFTs)可能表现为限制性(更常见)或阻塞性通气障碍。CEP最具代表性特征的胸片影像学表现为肺水肿反向征,多呈外周密度增高的磨玻璃影或实变影,而肺门处呈稍低密度影,然而仅有1/3的病例可以见到这种胸片特征。胸部CT在CEP的辅助诊断中尤为重要,典型的CT特征表现为外周及胸膜下分布为主的多发斑片状及实变影,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也有部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当出现胸腔积液、空洞性病变及反晕征时,可能需要反复斟酌诊断是否明确。正常情况下,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2%,比例介于2%~25%时不具有特异性,然而比例大于25%时高度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其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提示性影像学发现。皮质类固醇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约超过一半的患者复发,尤其是在停止治疗后。

 

AEP的病因与CEP相似,需注意的是,有报道指出AEP可能发生于最近开始吸烟的人。AEP好发于既往体健的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男性多见,2/3的患者有吸烟史,但通常无哮喘病史,AEP的临床表现与感染性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似。其特征为急性发热,胸部X线示弥漫性浸润影和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和 CRP 升高。与CEP不同,AEP通常起病急,低氧血症严重,通常在起病初期缺乏增加的嗜酸性粒细胞,且不易复发。治疗包括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和呼吸支持。若患者戒烟则较少复发,PFT也很少出现持续性损害。

 

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环境与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来区分AEP和CEP。尽管治疗方法相似,但二者预后却有显著差异。在本病例中,考虑到患者有过敏性疾病病史,无吸烟史或吸入灰尘/烟雾,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后来发现BA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44%)以及上述影像学表现,最终诊断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参考资料:

1. 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eurorad.case 18505.2024.03.27.

2. 锐利,赵国厚,袁开芬,等.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4):83-85.

3. 祁子歆,柴燕玲.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08):80-82.

4. 臧佳佳,高艳锋,韩书芝,等.老年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荟萃,2022,37(10):9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