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腺癌超声表现1例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06.05
我要投稿

作者:刘婷,林振霞,胡小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中心

 

患者女,57岁。因“排便异常2+年”入院。查体;腹平软,脐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直肠指检;未扪及肿块,退出未见血性物污染手套。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199;481U/ml。

 

癌胚抗原;11.89U/ml。糖类抗原CA242;>200U/ml。超声检查;右下腹探及一盲管样低回声,大小约44mm×17mm,边界清,管壁稍厚、层次不清(图1),横切呈“靶环征”(图2),内见细密点状回声,CDFI;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3)。右下腹另探及多发类圆形肿大淋巴结,淋巴门消失,大者约11mm×9mm,CDFI探及星点样血流信号(图4)。超声提示;阑尾恶性病变可能性大。

 1716162129749992.png

图1超声显示右下腹探及一盲管样实性低回声,壁稍厚、层次不清;图2超声显示右下腹盲管样低回声横切呈“靶环征”;图3CDFI显示右下腹盲管样低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4超声显示右下腹异常结构淋巴结;

 

全腹增强CT;阑尾增粗,壁不均匀增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阑尾远端管腔局限性扩张,见小片状低密度影,浆膜面光滑,周围未见明显渗出(图5)。肝内见多发小片状轻度强化区,边缘强化较中心强,中央呈相对低密度,边界不清,较大者约17mm×12mm。结论;1)阑尾壁局灶不均匀增厚,考虑阑尾癌;2)肝内多发病灶,考虑转移瘤可能。

 5.png

图5增强CT显示阑尾增粗,壁不均匀增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PET/CT;阑尾壁肿胀、增厚,伴FDG摄取增高(图6),常规显像最大SUV为8.5,延迟显像最大SUV为10.6。结论;阑尾壁肿胀、增厚,代谢增高,考虑原发恶性病变。术中所见;阑尾增粗,直径2cm,长约7cm。病理提示;阑尾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80%(图7),黏液腺癌约占20%(图8),肿瘤侵及浅肌层,回肠及结肠切缘未见癌累及。

 1716162167452856.png

图6PET/CT显示阑尾壁肿胀、增厚,伴FDG摄取增高;图7HE染色,50倍放大,阑尾腔内可见异形腺体;图8HE染色,50倍放大,阑尾腔内异形腺体可见黏液分泌,黏液里可见异形细胞团

 

讨论

 

阑尾腺癌临床表现多样,有症状的阑尾肿瘤患者多表现为右下腹痛、盆腔肿块,与腺癌浸润管壁生长,导致管腔狭窄进而黏液排出受阻继发感染有关。本例患者表现为排便异常,本病例超声有如下特点;1)阑尾肿大、壁厚,层次不清;2)周围可见多枚异常结构淋巴结;3)阑尾血供不丰富。结合患者年龄、肿瘤标志物增高,无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急性阑尾炎相关表现,超声提示阑尾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这也与刘怡等描述的阑尾腺癌超声表现相符。

 

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阑尾增粗,管壁均匀增厚,回声减低,边界模糊,周围可见渗出。管腔内可有粪石,CDFI管壁可见血流信号。临床表现有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及白细胞明显升高等。但阑尾腺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时,两者在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相似,不易鉴别,此时多依赖术者术中对阑尾仔细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鉴别;

 

2)回盲部肿瘤;患者有腹痛,多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呈“假肾征”,肠壁明显增厚、层次不清,并伴有病变部位以上肠管的扩张,CDFI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阑尾腺癌患者与阑尾炎症相关疾病超声图像相似,当发现阑尾增粗时应仔细观察其形态及管壁特点,以及周围淋巴结是否异常。阑尾肿瘤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现时常伴有远处转移,超声发现阑尾有上述征象时,可增加肝脏、右侧卵巢等部位的扫查。增强CT不仅能进一步观察病变特征,同时可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了解临床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来源:刘婷,林振霞,胡小丽.阑尾腺癌超声表现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04):57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