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诊断 | 64岁女性心情差、坐立难安1年,自缢后记忆减退2个月,您的诊断是?

来源: 2024.03.05
我要投稿

1. 病史信息


【一般信息】女,64岁,小学学历,既往经商,入院前无工作,与丈夫同住;


【主诉】心情差、坐立难安1年,自缢后记忆减退2个月;


【现病史】


1) 2018年,患者在其哥哥去世后心情差,整日闷闷不乐,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懒动,忧心忡忡,尿频,常有腹部不适感,自觉腹部胀痛,连续1个月余腹泻,严重时一天腹泻数次,家人带其到综合医院消化科诊治,行胃镜肠镜等检查未发现异常。


2) 2019年3月,患者在家中趁家人不备服用毒鼠药(具体成分不详)并割腕企图自杀,家人及时发现并将其送人当地某综合医院就诊,诊断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住院治疗1个月余,住院期间予艾司西酞普兰20mg/d合并米氮平15mg/d,出院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坚持规律服药,但仍担心自己健康情况,并有尿频、腹胀、大便次数多等表现。


3) 2019年6月某日下午患者听见有人在耳边说“你死了你家人就能好了”,便留了遗书然后用鞋带自缢。约10分钟后被家人发现,当时呼之不应,约30分钟后被家人送达当地某医院急诊ICU诊断“自缢、缺氧缺血性脑病”,ICU病历显示患者当时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评分(GCS)6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立即给予冰床、冰帽及气管插管处理及相应抢救措施,患者于人院后第3日意识状态转清,撤冰床及冰帽及呼吸机,第7日拔气管插管,住院27天后出院,出院诊断“自缢、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声带麻痹、抑郁状态、颈部软组织损伤”。出院时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声音沙哑,仍有情绪低落。出院后一直坚持服用艾司西酞普当20mg/d及米氮平15mg/d治疗。


4) 丈夫发现患者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不记得儿子去了英国,有时不认识女儿,称看见死去的家人,称去世的大哥活着。自责,称什么事都不会做,拖累了家人,偶有对丈夫说“我不如死了”等消极言语,为防范患者再次出现自杀行为,2019年9月家人将其送入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


2. 精神检查


▲ 患者意识清晰,人物及地点定向可,时间定向差,接触合作,声音嘶哑,言语流利,对答切题,引出内感性不适,称总感觉肚子不舒服,里面充满了东西故反复如厕;


▲ 引出既往存在言语性幻听,承认曾经听到过“你的病又治不好,又拖累家人,不如去死”,否认近期再有类似声音;


▲ 引出抑郁症状群:情绪低落自罪、自责突出,诉“心情不好,想哭,有很多的烦心事”,追问其原因称“因为身体不好,病也看不好”,仍有自杀观念,称自己拖累了家人,不想活了,但说不出具体的自杀方式;存在焦虑情绪:观察到患者有坐立不安,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坐下,自诉身体不舒服,不能详细描述,反复如厕每日数十次;


▲ 存在智能下降,远近记忆减退,忘记自己曾自缢过,称大哥、母亲(已经去世)还活着,要一起过节,称自己家里的出租房租金等着收回(实际已经收回),注意不能集中意志活动减退;


▲ 自知力不全,认为自己有病,但说不出自己哪些方面不正常,不愿意住院,劝说下可以配合。体格检查可见患者颈部有一约5cm的陈旧性半环形勒痕,右手腕部内侧可见一约4cm 的横形陈旧性瘢痕。


3. 辅助检查


▲ 脑电图示界限性脑电图,未见尖棘波及慢波;


▲ 头颅CT提示:基底节区多发小斑点状低密度灶,双侧部分脑沟、脑裂增宽,以额叶为著;


▲ 2019年9月头颅 MRI提示:额叶脑沟稍增宽;脑干异常信号,考虑梗塞或缺血灶可能;双侧基底节区多发信号改变,考虑血管间隙;双侧额叶少许脑白质高信号,考虑脑白质变性;


▲ 2019年11月复查头颅MRI提示:额叶脑沟增宽;脑干异常信号,考虑梗塞或缺血灶可能;双侧额叶少许脑白质高信号,考虑脑白质变性(图1);


• 红外热成像结果提示脑血流活动异常;


• 眼动测定结果提示NEF 正常,RSS偏低,提示记忆提取能力、感知执行能力下降;


• 2019年9月MMSE评分18分,HAMD-24评分38分;


血常规、血生化、尿粪常规等检验结果未见异常。


图1:患者头颅MRI变化

注:A1-A3.患者2019年9月头颅MRI示脉络膜裂、侧脑室颞角宽度增宽、海马高度下降、楔前叶萎缩;B1-B3.患者2020年7月头颅MRI示脉络膜裂、侧脑室颞角宽度较前增宽、海马高度进一步下降、楔前叶萎缩。与2019年相比,2020年患者内侧颞叶海马萎缩加重。


欢迎各位老师投票选择诊断

也欢迎在群内分享您的诊断思路

最终结果将在本周社群推送公布~


4M编号:MAT-CN-2318628  V0.2. 审批日期: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