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活检为慢性炎症伴自体荧光阳性口腔鳞癌1例
作者:杨建堂,付丽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5年生存率约65%,整体生存质量不高。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口腔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关键。本文介绍1例左舌缘溃疡病理活检为慢性炎症,自体荧光阳性并最终诊断为口腔鳞癌患者。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平素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及过敏史,有吸烟史,因左舌缘溃疡2月就诊。2月来,患者左舌缘溃疡,无明显疼痛,进食辛辣刺激痛,活动及吞咽不适,服用阿莫西林等一直无好转,遂于我院就诊。
口腔检查:面型对称,张口度正常,舌体活动正常。左舌缘中份见一直径约1.2cm表浅充血溃疡面,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溃疡表面淡黄色假膜,周围组织充血、表面粗糙(图1A)。扪诊基底软,未扪及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后牙牙体完整,无刺激因素。自体荧光检测仪VELscopeVx(LEDDentalInc.,加拿大)检测阳性(图1B)。
全身检查: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无皮疹、红斑,未扪及包块、结节等。辅助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空腹血糖4.6mmol/L、梅毒
血清学(-)、HIV检测(-)、乙肝两对半
(-)、胸片、心电图
及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诊断为口腔红斑,建议手术活检。用VELscopeVx检测可见病损区显示荧光缺失;显微镜下见:黏膜溃疡形成,黏膜下大量炎细胞浸润,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图1C)。
局部调磨左下后牙舌缘锐利边缘,口服甘露聚糖肽、复合维生素
B,局部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1∶50稀释于复方氯己定
中含漱,2%碳酸氢钠
溶液含漱,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治疗1月无任何好转。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图1D)。
2.讨论
口腔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口腔癌由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如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等发展而来。一直以来,口腔癌的诊断依靠病理活检。但病理活检属于有创检查,有时需多次活检才能检测到癌细胞。自体荧光技术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经济的口腔癌早期诊断辅助检查。在口腔癌组织中,激发光照射后,癌变组织部分色彩暗淡,出现荧光缺失现象。
口腔癌临床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特别是早期,不易准确诊断。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对于长期不愈的溃疡要警惕口腔癌的存在。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没有明显包块的,除了考虑口腔癌,同时还可考虑口腔扁平苔藓、梅毒、深部真菌、口腔结核、血液系统疾病、口腔红斑等。
病理学检查是口腔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活检术中,手术医生的水平、取材部位、取材大小及病理医生的诊断水平都会对病理结果造成影响。故而有些病例,在临床高度怀疑存在口腔癌可能时需二次活检。本病例虽然第一次活检为炎症性疾病,但抗炎治疗无效果,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会诊,建议患者住院手术切除活检。
自体荧光技术作为口腔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特异性差的缺点,但其结果应受到重视。本病例在疾病诊疗中,虽然病理结果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但治疗时应注意避免有创操作,如局部封闭等不建议使用,以免局部刺激造成癌细胞转移等。
总之,口腔癌临床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特别是早期,不易准确诊断。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对于长期不愈的溃疡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癌早期诊断中有其应用价值。
研究报道以自体荧光技术为基础的VELscopeVx系统对于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s)早期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0%~100%和15%~81%。研究显示自体荧光检测对于筛查OPMD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活检为炎症性疾病,但抗炎治疗无效果,并且临床高度怀疑有口腔癌可能的患者应酌情进行二次活检。
来源:杨建堂,付丽丽.病理活检为慢性炎症伴自体荧光阳性口腔鳞癌1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3,39(06):32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