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大腿寻常疣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玉婷,杨裕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病例女,24 岁,因发现右大腿团块伴反复瘙痒2 年余,突感团块表面隆起而就诊。查体:右大腿可触及一大小约为7.0 mm×4.0 mm×7.0 mm 包块,表面呈灰褐色,质地较硬,表面稍粗糙,局部无红肿热压痛,周围皮肤未见明显增厚。
二维灰阶超声示右侧大腿真皮层可见大小7.0 mm×3.8 mm×6.6 mm的弱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该结节表皮层增厚,后方伴声影,最厚约1.5 mm,连续性可(图1);能量多普勒超声示结节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2)。
超声诊断:右侧大腿真皮层实性结节,脂溢性角化症? 或其他。病理诊断: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病灶区见少数可疑“挖空”细胞,结合临床,符合寻常疣(图3)。患者行激光治疗后痊愈。
图1 二维超声示团块位于表皮层。
图2 能量多普勒超声示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图3 病理图片(HE),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病灶区见少数可疑“挖空”细胞。
讨论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赘生物,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常会复发,部分人群会在1~3年内自行消退,以手部居多,外伤或在水中长期浸泡是常见诱因。寻常疣常为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黄豆大小或略大,外伤、摩擦、多汗可促使发生,常有触痛感,常多发。
寻常疣超声检查表现为皮肤层全层增厚,表皮层厚薄不均、粗糙不平整,皮肤/皮下层见弱回声结节,边界模糊不清,后方常见声衰减。病程短者(<6月)弱回声结节内一般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病程长者(≥6月)的血流信号可不丰富。寻常疣需与胼胝相鉴别,胼胝表现为皮层增厚,无血流信号,真皮层一般无信号。
寻常疣还应与脂溢性角化症、基底细胞癌相鉴别,三者均发生在皮肤层,寻常疣早期表现为在皮肤层出现小而扁平的结节,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不规则的凸出于皮肤表面),超声表现多呈弱回声结节,表皮层增厚,后方可见声影;脂溢性角化症可有表皮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基底细胞癌真皮层可见丰富的血供,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于人体日光暴露的部位,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病变位置、真皮层厚度以及病变血供情况,为临床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帮助。寻常疣的治疗方法有维甲酸类药物、冷冻、激光、手术及联合治疗。
来源:王玉婷,杨裕佳.右大腿寻常疣超声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3,34(0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