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会阴Paget’s病1例
作者:谭知芝,李加伍,杨裕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患者男,72岁,因发现会阴部新生物1+年,自觉增大1+个月就诊。患者自述近1年来会阴部出现反复溃烂、瘙痒、局部渗液及结痂,无压痛、局部发热等不适,于外院诊断为“湿疹”并多次进行治疗,未见好转。
体格检查:左侧阴囊背侧与阴茎根部可见一范围约20 mm×10 mm新生物,右侧阴囊背侧可见一范围约10 mm×10 mm新生物,均突出皮肤表面,边界欠清晰,色红,质硬;新生物周围皮肤红肿,范围约50 mm×50 mm,累及部分阴茎,局部表面皮肤破溃,可见淡黄色渗液。会阴部病变处皮肤分泌物涂片检查提示真菌(-)。
超声检查:左侧阴茎根部皮肤层见一大小约23.0 mm×4.5 mm×22.0 mm团块状低回声,边界较清晰,形态较规则,向皮肤表面隆起,其浅面表皮层连续,内可见较丰富的点线状血流信号,并探及低阻动脉频谱。见图1。超声提示:考虑左侧阴茎根部皮肤层实性占位:Paget’s病?或其他。遂行会阴部肿块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表皮内查见异型细胞;免疫组化:CEA(+),CK7(+),S100(-),HMB45(-),CK5/6(-)。病理诊断:符合Paget’s病。
图1 会阴Paget’s病超声图。A:灰阶超声示左侧阴茎根部皮肤层见一大小约23.0 mm×4.5 mm×22.0 mm团块状低回声,边界较清晰,形态较规则,向皮肤表面隆起,其浅面表皮层连续;B:CDFI于团块内探及较丰富的点线状血流信号;C:频谱多普勒探及低阻动脉频谱
讨论
乳腺外Paget’s病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仅占所有Paget’s病的6.5%。本病好发于大汗腺分布部位,包括腋下、大小阴唇、阴囊、阴茎、肛周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背部、四肢、额面部、下腹壁等,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出现丘疹、红斑、糜烂、渗液、脱屑等,并伴有明显瘙痒感。本病常因早期临床表现类似湿疹而误诊,本例患者即在外院诊断为“湿疹”并进行反复治疗,未见好转,导致病情进展。
Paget’s病主要超声表现为皮肤真皮层增厚,回声减低、不均匀,可呈弥漫型或肿块型,其中弥漫型多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肿块型多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本例表现符合肿块型特征。当伴有淋巴结转移时,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结构异常,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临床工作中仅凭超声图像有时难以准确诊断会阴Paget’s病,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本病需与鲍温病(Bowen病)、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鉴别:鲍温病多见于老年女性,发生于会阴时常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超声显示病变局限于表皮,呈线状高回声,病变处表皮明显增厚,其下方真皮组织内可见带状低回声;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均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手背、头部、面部和颈部等日光暴露部位多见,二者表皮层多表现为增厚,以基底细胞癌增厚更明显,而鳞状细胞癌常累及皮下层,肿瘤体积更大,血流信号更丰富。
但浅表肿瘤复杂多样,对于超声图像不典型者,必要时需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病灶部位、大小、数目等,并根据表皮层是否增厚、病变浸润深度及血供等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来源:谭知芝,李加伍,杨裕佳.超声诊断会阴Paget’s病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3,25(04):30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