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性巨大纤维腺瘤超声表现1例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4.11.05
我要投稿

作者:郑静,贡雪灏,晋春春,陈益豪,杜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1.病例

 

女,11岁,因发现左乳巨大肿物6 月入院,月经未来潮,否认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左乳明显增大,皮肤较对侧紧绷,无浅表静脉曲张,未见“橘皮样”改变。可触及2个肿物,大小分别为9 cm×8 cm、5 cm×3 cm,质韧,活动度一般。超声检查(图1,2):左乳可见两个低回声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可见包膜,其内回声欠均匀。因体积过大,线阵探头声窗无法完全显示左乳巨大肿块,遂行宽景成像;弹性成像选取肿块边缘切面以利于与周围组织相比较。

 

超声提示:左乳低回声肿块,考虑BI-RADS 3 类,纤维腺瘤可能。因肿块巨大,于我院行左乳单纯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大体:肿块均可见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质韧。光镜(图3):腺体及间质梭形细胞增生活跃形成结节,腺管部分扩张,形态不规则,可见肌上皮,间质增生稍密集,核分裂象未见,病理诊断:左乳幼年性纤维腺瘤。术后于我院随访乳腺超声;术后2 年超声提示:双乳可见发育腺体声像(图4)。

 1723611137472583.png

图1 灰阶超声宽景成像示左乳内见2 个低回声肿块,呈浅分叶状,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2 剪切波弹性成像显示图像大部分为蓝色,可见点条状红色信号,提示肿块较周边组织硬。图3 病理光镜示腺体及间质梭形细胞增生形成结节,腺管部分扩张,形态不规则,可见肌上皮,核分裂象未见(HE)。图4 术后超声示左乳可见发育腺体声像。

 

2.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好发于15~30 岁女性、由乳腺内纤维和上皮组织混合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大小不一、可触及和可移动的肿块,通常体积较小,在2~3 cm 之间。其体积小且数量不多时可观察,定期复查,无需手术治疗。纤维腺瘤常分为以下类型:普通型、巨大型、幼年型、复合型及其他。幼年性纤维腺瘤为纤维腺瘤的一种亚型,约占全部纤维腺瘤的7%~8%,多发生于月经来潮前后3 年, 若其生长迅速且直径超过5 cm 则称为幼年性巨大纤维腺瘤(Giant juvenile fibroadenoma,GJF)。

 

GJF 发病年龄小,短期内生长迅速常导致乳房无痛性、不对称性增大,触诊十分明显。因其生长过快常致肿块周围80%的正常乳腺组织遭到破坏,腺体变形坏死、乳头内陷、皮肤浅静脉扩张以及溃疡形成,影响发育,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GJF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间质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对雌激素孕激素敏感性异常增加导致其失控生长有关。

 

组织病理学上,普通型纤维腺瘤的特征为导管小叶、间质细胞及上皮细胞三种成分过度增生;与普通型相比,幼年性的三种成分增生更加活跃,以间质细胞为著;而GJF 上皮细胞增生更明显,小叶成分较少。幼年性纤维腺瘤间质与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腺管压迫,远端腺管扩张,影响腺体发育。

 

GJF超声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直径>5 cm,可见包膜,内回声均匀,CDFI 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本例为11 岁青春期女性患者,肿块短期内生长迅速,其二维与CDFI 声像图表现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二维超声提示肿块可见包膜、剪切波弹性成像提示肿块较周边正常组织硬,与病理表现的肿块质韧、可见包膜相符。

 

GJF 因体积较大,超声上可表现分叶、钙化、囊性变等,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普通型纤维腺瘤:好发于18~30 岁女性,其超声表现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回声均匀,分叶状较GJF 少见。②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35~55岁女性,超声显示其形态多为分叶状,边缘模糊,内部回声较GJF 低,囊性变多见。③乳腺纤维肉瘤:好发于25~40 岁女性,其超声表现多为内部回声不均匀,液性暗区常伴条带状分隔,钙化较GJF 多见。

 

GJF 与普通型纤维腺瘤、乳腺叶状肿瘤、纤维肉瘤等部分超声特征重叠,确诊需依据术后病理检查。超声可观察GJF的边界、内部回声、血供、肿块内部及周边组织硬度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信息。GJF 预后较好,被肿块压迫的乳腺实质及时手术后可发生重塑,填补缺损。普通型纤维腺瘤与GJF 预后均较良好,而部分GJF 因体积巨大切除后可能会在乳腺组织中留下较大缺损,可能影响乳腺正常发育导致乳腺畸形或哺乳障碍,因此GJF 切除后需评估是否需要重建以保持乳房完整性。GJF 切除后仍可复发,术后规律随访是必要的。超声凭借其无辐射、实时、便捷等优势在GJF 的术前病变范围确定、术后监测随访具有较大价值。

 

来源:郑静,贡雪灏,晋春春,陈益豪,杜禛.幼年性巨大纤维腺瘤超声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3,34(0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