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黏膜下腺肌瘤脱入阴道1例

来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5.01.07
我要投稿

作者:袁曾柳,杨芮,余知音,怀化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患者女,59岁,绝经7年,无诱因出现阴道流液20+ 天,伴阴道流血7d,门诊超声:宫腔至阴道内见不均质稍低回声,较宽处位于宫腔内,宽约41mm,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夹多个大小不等囊无回声区,增加腹压后,不均质低回声区可脱出处女膜外缘,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其内及周边探及条状血流信号,PW 测得动脉血流信号,RI:0.56。超声提示:黏膜下肌瘤囊性变并脱出阴道? 子宫内膜息肉脱出阴道? (图1)。

 1725849888102288.png

门诊收入院治疗,术中见阴道内一舌状赘生物,边界光滑,赘生物蒂部位于宫腔后壁上段,赘生物大小约10cm×4cm×4cm,质软,环状电切赘生物蒂部。病理诊断:子宫黏膜下腺肌瘤,见图2。

 1725849902169533.png

讨论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子宫黏膜下腺肌瘤十分罕见。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黏膜下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为子宫内膜覆盖,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常引起子宫收缩,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异常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如呈局限性生长,类似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贴近宫腔的腺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宫腔,成为黏膜下腺肌瘤。

 

造成误诊原因是患者为绝经后老年女性,过往无明显痛经史,超声发现宫腔至阴道内多发囊性不均匀稍低回声,结合病史及年龄,首先考虑最常见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其次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是因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也可伴有腺体囊性扩张。因为子宫黏膜下腺肌瘤十分罕见,加上其超声表现缺乏特异度,又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囊性变声像图相似,所以在手术前被误诊了。

 

子宫黏膜下腺肌瘤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向宫腔内生长,且回声相似,主要区别是病理不同,黏膜下肌瘤表面为子宫内膜覆盖,而黏膜下腺肌瘤为子宫内膜腺体在平滑肌中生长。

 

还可以通过超声造影来帮助鉴别诊断,造影时子宫腺肌瘤在增强早期,瘤体增强略早于或同步于正常子宫肌层,达峰期呈不均匀弥漫性高回声,增强晚期与子宫肌层同步消退,呈不均匀低增强,病灶与周围肌层无明显边界。子宫肌瘤在增强早期,瘤体的假包膜与子宫肌层同步增强,随即呈分支样向瘤体内灌注,达峰时呈均匀或不均匀等或高增强,在增强晚期多同步于子宫肌层消退,但周边假包膜仍呈环状增强,呈现“血管环”征。

 

来源:袁曾柳,杨芮,余知音.子宫黏膜下腺肌瘤脱入阴道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4,40(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