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蛋白异常增高,千万别只想到“MM”!
作者:向立化,湘雅常德医院
案例经过
患者男,67岁。主诉:乏力、气促2月余,发现血象异常、球蛋白增高2天,外院考虑多发性骨髓瘤。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2天前有输血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88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29/77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皮肤巩膜无黄染,无淤点、淤斑。双肺呼吸音清晰。全腹软,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头部+胸部+腹部+盆腔CT平扫增强:左侧锁骨上、右侧心膈角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瘤可能,其它恶性疾病待查,肝脾肿大。
外院实验室检查: WBC 3.45×109/L、HB 36g/L↓、PLT 55×109/L↓、TP 103.2g/L↑、GLB 71.9g/L↑、血钙 2.96mmol/L↑。
案例分析
该患者重度贫血、球蛋白增高、高钙血症
,是否是浆细胞肿瘤?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室常规检查来验证?
首先,血涂片可见缗钱样红细胞排列及浆样淋巴细胞(如红色箭头所示),多发性骨髓瘤(M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另外,我们知道血清球蛋白(GLB)作为人体中重要的蛋白质,包括α1、α2、β和γ球蛋白,球蛋白大部分由肝脏合成,γ球蛋白则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Ig根据其生理功能和理化特性分为五类,分别为IgG、IgA、IgM、IgD和IgE。
球蛋白升高通常是指Ig升高,当患者出现Ig升高时,就要分析球蛋白升高原因。Ig升高分为多克隆Ig升高和单克隆Ig升高,此时我们可以完善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来区分是否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类型。
综上检出M蛋白,为IgMλ型M蛋白。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多见于MM、巨球蛋白血症及恶性淋巴瘤等,由于这些疾病的英文名称均以字母M开头,故称为“M”蛋白。
后续完善骨髓形态、流式、活检及基因检查。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减低,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巨核细胞成熟受阻,血小板散在分布。
骨髓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成熟B细胞肿瘤,小细胞型,CD5、CD10阴性,亚型特征不典型,请结合临床及形态学、MYD88基因突变等检查以进一步排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活检: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伴浆细胞分化,请结合免疫固定电泳及MYD88检查。
骨髓MYD88突变检测:
综合诊断: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
案例拓展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通常会累及骨髓、淋巴结、脾脏,并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LPL侵犯骨髓的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丙种球蛋白,被诊断为 WM。90%-95%的LPL为WM,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诊断为非WM型LPL。
WM的临床表现
WM的临床表现主要由淋巴浆细胞和血清IgM两部分造成。淋巴浆细胞增殖/侵犯可导致肝脾大、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中枢侵犯引起的Bing-Neel综合征。
而高水平的血清单克隆IgM会引起高粘滞反应,表现为头晕、黏膜出血和视物模糊等。另外,部分患者的血清单克隆IgM还具有自身抗体效应,造成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冷球蛋白血症、冷凝集素病和IgM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最后,单克隆IgM还会出现沉积效应,造成继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或范可尼综合征等。
WM的诊断标准
1. 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性的IgM(不论数量)。
2. 骨髓中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小淋巴细胞呈小梁间隙侵犯(不论数量)。
3. 免疫表型:CD19(+)、CD20(+)、slgM(+)、CD22(+)、CD25(+)、CD27(+)、FMC7(+)、CD5(+/-)、CD10(-)、CD23(-)、CD103(-)。10%-20%的患者可部分表达CD5、CD10或CD23,此时不能仅凭免疫表型排除WM。
4. 除外其他已知类型的淋巴瘤。
5. 有研究报道,MYD88、L265P突变在WM中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但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方法和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比例等有关。MYD88、L265P突变也可见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因此,MYD88、L265P突变是WM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标志,但非特异性诊断指标。
注:LPL/WM无特异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故LPL/WM的诊断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虽然通过骨髓检查可诊断LPL/WM,但如有淋巴结肿大,仍建议尽可能获得淋巴结等其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除外其他类型淋巴瘤可能。
鉴别诊断
与IgM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多发性骨髓瘤(MM)等鉴别:
IgM型MGUS的诊断标准
1. 有血清单克隆IgM蛋白、2. 骨髓中无淋巴浆/浆细胞浸润、3. 无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证据、4. 无相关器官或组织受损的证据,如淋巴瘤浸润所致的贫血、肝脾肿大、高黏滞血症、系统性症状,或淋巴结肿大,以及浆细胞疾病所致的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或贫血。
IgM相关性疾病
由于单克隆性IgM升高引起的相关症状,如症状性冷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或自身免疫现象,如周围神经病、冷凝集素病,而骨髓无淋巴浆细胞、无淋巴瘤证据时,这类患者被诊断为IgM相关性疾病更为妥当。
IgM型MM
IgM型MM非常少见,细胞形态学为浆细胞形态,免疫表型为高表达CD38、CD138,而CD19、CD20、CD45阴性,常伴溶骨性损害等,这些特征是IgM型MM与WM鉴别的主要标志。
约1%的IgM型MM可在形态学上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并可表达CD20,但这部分患者常伴有t(11:14)(q13;q32),而WM常不伴有14q32易位,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点。
与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鉴别:
多种B-CLPD可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成分,并出现浆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特征,从而需与WM鉴别,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MZL),不典型的WM和MZL伴有浆细胞分化时尤其难以鉴别。具体鉴别请参照《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4版)》。
【参考文献】
[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8):624-630.
[2]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细胞淋巴瘤学组,中国抗淋巴瘤联盟.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杂志,2016.37(9):729-733.
来源: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