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藤本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翟勇,刘岳,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唐洁,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菊池-藤本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 KFD)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常表现出与自身免疫性、感染性和恶性疾病相似的非特异症状,属于少见病。本文报道1例菊池-藤本病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对其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1. 病例资料
患者,27岁,女,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余天,发热1周”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特殊病史。查体:左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直径约2 cm, 质韧,按压疼痛,活动性尚可,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检:CRP 17.0 mg/L,IL-6 8.0 pg/mL,血沉:红细胞沉降率48 mm/h;心肌酶:乳酸脱氢酶 322.0 U/L,α-羟丁酸脱氢酶229.5 U/L。淋巴细胞免疫分析:T淋巴细胞绝对值705个/μL,T辅助淋巴细胞绝对值327个/μL,NK细胞绝对值90个/μL,抗核抗体1∶100阳性+。ENA、ANCA、APLA及结核菌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A、M、G和补体C3、补体C4、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及肿瘤标志物
等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彩超提示:左侧较大者位于Ⅱ区,约5.1 cm×1.2 cm;右侧较大者位于Ⅱ区,约2.1 cm×0.6 cm。左侧锁骨上窝见多个淋巴结样回声,部分形态趋圆,淋巴门显示欠清,其中较大者约1.4 cm×0.7 cm。
入院后初步考虑颈部淋巴结肿大待查:炎症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给予经验性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为明确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病因,行颈部淋巴结活检:颈部淋巴结Ⅱ区、Ⅲ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图1)。
免疫组化结果:CD20(淋巴组织B淋巴细胞+),CD30(活化细胞+),CD21(少许滤泡树突细胞网+),CD3(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CD163(组织细胞+),CD68(组织细胞+),MPO(部分+),Ki-67(灶区约30%+)。原位杂交:EBER(-)。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结果,最终确诊为菊池-藤本病,遂给予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1次/天)。后病情逐渐好转,办理出院。出院后2个月随访,症状完全缓解。
2. 讨论
菊池-藤本病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c lymphadenitis, HN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最早由20世纪70年代Kikuchi和Fujimoto两位日本学者发现。虽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主要集中于亚洲。该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年轻人。既往报告多显示女性患者为主,但最近一项亚洲研究显示在儿童中男性患病比例高于女性,特别是在≤9岁的患者中。
目前,KF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最常见的主流观点,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被认为是KFD发病的触发因素。另一方面,因KFD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且KFD易同时合并或发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也被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此外,最近研究也发现KFD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有关。
KFD通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和淋巴结病变疼痛,病程可持续2~3周。发热峰值温度可达39~40 ℃,可表现为突发高热或持续或反复发热。大多数情况下,淋巴结受累仅限于单侧颈淋巴,特别是局限于颈后淋巴结,很少存在双侧颈淋巴受累,偶有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又软又痛。
其他全身症状包括:(1)皮肤受累,主要影响面部,表现为面部红斑/类似于SLE的皮损及其他结节、红斑丘疹在内的非特异性改变;(2)发热、关节炎、疲劳、肝脾肿大、体重减轻、贫血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等可能的伴随症状;(3)KFD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者较少见,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
、脑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小脑性共济失调
以及震颤等。
由于KFD的罕见性及临床表现多样性,其临床诊断主要基于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活检,最常见的组织学表现为皮质和皮质旁区坏死,组织细胞广泛浸润增生,大量核或核碎片,缺少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肉眼下呈淡黄色坏死灶。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准确率及安全性高,可作为KFD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
菊池-藤本病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除组织活检外,须排除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淋巴结病(主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淋巴瘤。
(1)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猫抓病及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反应性淋巴结病和菊池病症状相似。其中,中性粒细胞和病毒包涵体的存在有助于区分病毒性淋巴结炎与KF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通过血液涂片
、嗜异性粒细胞凝集试验和抗ebv抗体试验与之鉴别;此外,其他传染病常伴有其他全身性或局部感染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及具体实验可鉴别。
(2)KFD与SLE相关的淋巴结炎在组织学上很难区分,而苏木素小体、Azzopardi现象则提示SLE淋巴结炎可能,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少发生在自身抗体滴度正常的患者中。
(3)KFD极易误诊为淋巴细胞瘤。对于外周T淋巴细胞瘤,其免疫表型为成熟T细胞相关抗原阳性、B细胞相关抗原阴性,同时规范组织细胞和浆样树突细胞标记可加以鉴别;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内见异型细胞及其免疫表型特点可辅助鉴别;此外,Ig与TCR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是鉴别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良恶性的有效辅助诊断技术之一。且恶性淋巴瘤为非自限性疾病,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伴淋巴结外侵犯及全身症状。
总之,任何一种病变或检测结果均需结合其病史、病变全面综合分析评价,绝不可能仅依据某一个病变孤立片面作出诊断。
菊池-藤本病是一种自限制性疾病,症状可自行消退,治疗通常以减少发病率和预防并发症为目的,少数患者需要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率低,仅1%~4%左右,但需注意随访,此病可能进展为SLE。
本病例患者以淋巴结肿大起病,后持续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提示KFD。 对怀疑KFD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浅表淋巴结检查;积极完善淋巴结活检以确诊或排除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等疾病,避免漏诊或误诊而造成额外的疾病负担。本病例报告有其局限性,因患者拒绝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评估全身淋巴结情况。
来源:翟勇,唐洁,刘岳.菊池-藤本病1例并文献复习[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4,43(02):189-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