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行右上肺肺癌根治术麻醉管理一例

来源: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5.03.18
我要投稿

作者:陈志明,黄思玲,林琤,黄洁怡,王光锁,李亚丽,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麻

 

患者,女,52 岁,162 cm,74.6 kg,ASA Ⅲ级,因“发现右上肺结节1 月余”入院。患者1 个月前外院胸部CT 示:右上肺结节,左侧毁损肺,偶有胸闷、咳嗽,咳少量痰,无其他不适。既往20 余年前因肺结核致左肺毁损及左肾萎缩。1 年前行子宫肌瘤手术。否认其他病史。

 

查体:HR 89 次/ 分,BP129/74 mmHg,SpO2 98%,RR 15 次/ 分,左侧触觉语颤明显减弱,右肺触觉语颤正常,左肺叩诊呈鼓音,右肺叩诊呈清音,右肺呼吸音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ECG、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重度疤痕狭窄;右侧支气管腔内未见异常;支气管超声小探头见右上叶后段后分支小片状低回声征象。胸部CT检查(图1)示:右肺上叶亚实性结节,考虑肺腺癌可能,右肺中叶少许慢性炎症;左侧毁损肺;纵隔明显左偏。肺功能检查示:中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阻塞;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MVV)轻度下降。术前诊断:右上肺结节;左侧毁损肺;左肾萎缩;子宫肌瘤术后。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单孔胸腔镜右上肺肺癌根治术”。

 1730272256628083.png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HR 84 次/ 分,BP137/87mmHg,SpO2 98%。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血气。血气检查示:pH 7.424、PaCO2 37.7 mmHg、PaO2 73 mmHg、PaO2 / FiO2 347 mmHg、K+ 3.4 mmol/ L、Ca2+1.07 mmol/ L、HCO-3 24.1 mmol/ L、Lac 0.95 mmol/ L。静脉推注阿托品0.3 mg、舒芬太尼0.3 μg/ kg、丙泊酚2 mg/ 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 kg,待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后,插入ID 7.5 mm 气管导管。

 

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瑞芬太尼0.05~0.15 μg·kg-1 ·min-1 及2% ~4%七氟醚维持麻醉。右上肺叶萎陷后降低七氟醚浓度,以丙泊酚4~ 6mg·kg-1·h-1维持麻醉,维持BIS 40~60。本例使用的普通型(外径3.0 mm)支气管封堵器(简称封堵器)前端质地较硬,仅能轻度弯曲,因此在封堵器前端绑上一根无菌细线(图2),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辨认出右上肺支气管开口后,封堵器经气管导管插入,待封堵器前端到达气管隆嵴上方时,牵拉细线使封堵器前端进一步弯曲,缓缓插进右上肺支气管并充气套囊,听诊右上肺无呼吸音,证实封堵效果佳。

 1730272306769625.png

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strategy, LPVS),设VT 300 ml,RR 15~20 次/ 分,FiO2 50%~100%,PEEP 5 cmH2 O, I ∶ E 1 ∶ 1。术中Ppeak 17 ~ 25cmH2O,PETCO2 35~55 mmHg,维持SpO2 >96%。患者取左侧卧位后,纤支镜再次定位封堵器位置,确认无误后开始手术。术中血气检查示:pH 7.288、PaCO2 50.4 mmHg、PaO2 157mmHg、PaO2 / FiO2 320 mmHg、K+ 4.2 mmol/ L、Ca2+ 1.10mmol/ L、HCO-3 23.6 mmol/ L、Lac 0.82 mmol/ L。

 

手术进行1h 左右时,因术者反复牵拉右上肺致封堵器移位脱出,Ppeak骤升至35 cmH2 O,右上肺叶通气膨胀,立刻嘱术者暂停操作,经纤支镜重新调整封堵器,右上肺叶再次萎陷满意。手术切除右肺上叶后段,历时99 min,出血量50 ml,输晶体液、胶体液各500 ml,尿量250 ml。关胸前,使用0.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关胸完毕后取出封堵器,吸引气道分泌物,缓慢肺复张,带气管导管入PACU。

 

术后30 min,患者呼之睁眼,评估达拔管条件后予拔除气管导管。吸空气下观察20 min 测血气示:pH 7.398、PaCO2 40 mmHg、PaO2 71 mmHg、PaO2 / FiO2 338 mmHg、K+4.2 mmol/ L、Ca2+ 1.15 mmol/ L、HCO-3 25.2 mmol/ L、Lac0.81 mmol/ L。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达标后返回病房。术后24 h 复查胸部X 线片示:右肺术后改变;右上胸部少许气胸,右肺被压缩约10%;左侧毁损肺。术后第11 天康复出院。

 

讨论

 

结核性毁损肺指感染结核杆菌后出现广泛的干酪性坏死、纤维化及支气管狭窄或扩张,导致肺功能基本丧失。本例患者多年前患肺结核致左肺毁损、纵隔移位,围术期气道管理、维持氧合是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毁损肺患者术前需评估健侧肺功能、气管走行及内径、肿瘤大小及位置等,以便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单肺通气技术能实现健侧肺通气、患侧肺萎陷以利于手术的进行。

 

本例患者左侧肺毁损、肺功能完全丧失,右侧全肺机械通气虽能维持氧合,但会干扰术者切除右上肺肿瘤,因此,术中不宜行右侧全肺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暂时性替代心肺功能的生命支持技术,其中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ECMO)将静脉血引出后经人工膜肺清除CO2,使静脉血富氧,再经静脉途径回输体内,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然而,ECMO 的缺点如血栓事件、花费高等限制其常规开展,因此,ECMO 仅作为备选方案。结合患者术前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最后选择封堵右上肺支气管、右中下肺叶机械通气为首选通气技术。

 

封堵器配合单腔气管导管使用,能有效实现肺隔离。由于右上肺支气管几乎垂直于右主支气管发出,封堵器进入右主支气管后往往较难插进右上肺支气管,因此,需将封堵器前端进行塑形、绑上细线等简单改良。本例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改良封堵器精准封堵右上肺支气管,实现右上肺叶萎陷。此外,术者牵拉右上肺叶极易导致封堵器移位,因此,术中需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及时调整封堵器位置。

 

本例仅靠右侧中、下肺叶机械通气,术中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因此,如何预防缺氧、改善氧合是麻醉管理的难点。本例患者先行右上肺封堵观察氧合,发现SpO2 能维持96%以上,随后滴定法下调FiO2,以免纯氧造成肺损伤。若封堵右上肺叶后出现低氧血症,可经封堵器腔内向右上肺叶持续正压低流量给氧,以改善通气/ 血流比值;若SpO2 仍不能维持,则行右侧全肺小潮气量通气,甚至启动ECMO,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本例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右侧肺肺泡出现通气/ 血流比值失调,右上肺叶萎陷后发生肺内分流,这些因素促进低氧血症的发生。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指肺泡内氧分压降低时引起该部位小动脉收缩,使血液流向通气充足的肺泡,改善低氧血症。

 

Du 等研究表明,七氟醚可能通过减弱Ca2+ 通道活性使肺动脉扩张,进而抑制HPV,促使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本例在右上肺叶萎陷后减少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至0.5MAC,以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这可能是术中没有出现低氧血症的因素之一。本例患者机械通气潮气量过高易导致机械性肺损伤,过低则可能出现低氧血症。

 

LPVS 可防止肺泡过度扩张和萎陷,改善肺顺应性,达到提高SpO2 的目的。然而,LPVS 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导致高碳酸血症。急性轻中度高碳酸血症一般不会严重干扰循环,甚至会增强HPV作用,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左侧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行右上肺肺癌根治术,术前应充分评估、选择恰当的气道管理工具,维持术中氧合,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及时处理各种异常状况,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

 

来源:陈志明,黄思玲,林琤,等.左侧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行右上肺肺癌根治术麻醉管理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4,40(10):11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