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二代测序诊断钩端螺旋体1例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2024.11.13
我要投稿

作者:谢露露,王丽莎等,浙江省台州医院检验科


钩端螺旋体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常见动物疾病。一旦黏膜或破损的皮肤与水、土壤接触或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体液,人类就会受到感染[1]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各异,无明显特异性,难以识别。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 NGS)技术已应用于临床诊断钩端螺旋体神经病变,提高了罕见病原体的诊断效率[2] 。本研究报道了1例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以反复发热为主诉症状的脓毒性休克病例,并通过m NGS检测快速诊断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导致的败血症。报道如下。


1病历资料


1.1入院情况患者男性,67岁,农民。因“发热2 d,加重伴畏寒半日”于2022年9月21日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患者2 d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反复,最高体温40.2℃,伴畏寒寒战,伴排尿减少,自诉有双下肢酸胀感,测血压90/56 mm Hg,查血常规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74.6 mg/L,白细胞计数(WBC)9.5×109/L,降钙素原(PCT)0.89 ng/m L;完善检查期间患者出现血压继续下降,拟“脓毒性休克、感染性发热”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74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1/80 mm Hg,神志清,精神软,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两侧腓肠肌压痛明显。入院诊断:(1)脓毒性休克;(2)感染性发热;(3)心功能不全;(4)心房颤动;(5)左下肢静脉曲张;(6)左小腿肌层静脉血栓(部分型,陈旧型);(7)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1.2入院检查


1.2.1常规辅助检查中性粒细胞比率87.4%,淋巴细胞比率5.7%,嗜酸性细胞比率0%,红细胞计数(RBC)3.67×101 2 /L,血红蛋白(Hb)118 g/L,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 342 pg/m L;CT示:两肺散在少许炎症、纤维化灶;右肺下叶小结节;两肺坠积性改变(以右侧为著);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右侧局部胸膜增厚钙化,食管裂孔疝可能,左侧部分肋骨欠光整,请结合临床。两肾周脂肪间隙稍模糊。前列腺钙化灶;腹膜后及两侧腹股沟区部分淋巴结显示。床旁心超示:主动脉瓣退变伴轻微反流,双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左小腿肌层静脉血栓

(部分型,陈旧型),右小腿浅静脉曲张。


1.2.2 m NGS检测采集EDTA-K2抗凝的血浆样本,由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提取核酸并进行文库构建。成功构建的测序文库按照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及高通量台式测序系统BGISEQ-50(深圳华大基因公司)说明书上机测序,获得序列信息。通过配套软件与病原体数据库进行比对,对样本中可能存在的致病病原体进行检测。


1.3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第一天WBC升至11.0×109/L,中性粒细胞升至91.1%,淋巴细胞降至4.4%,PCT升至23.8ng/m L,IL-6升至719 pg/m L,生化指标示:总胆红素(T-Bil)升至53.6μmol/L,肌酐(Cr)升至142μmol/L。临床考虑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及黄疸,同时送检痰培养尿培养血培养及血浆m NGS检测并经验性用药以亚胺培南针500mg q8 h抗感染治疗。入院第二天查各项指标,Hb降至96g/L,hs-CRP升至92.4 m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至6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至64 U/L,肝素结合蛋白(HBP)升至>300 ng/m L,各项指标提示患者感染严重,临床经验性调整用药予亚胺培南针500 mg静滴q6 h抗感染,第三天继续予抗感染治疗。第四天患者血浆m NGS结果回报检出问号钩端螺旋体(图1),患者发热首先考虑钩端螺旋体感染,同时痰培养、尿培养、血培养、抗核抗体回报结果无特殊,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炎症指标回落,病情稳定,予停亚胺培南,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 g q12 h降阶梯抗感染,补充诊断:败血症;钩端螺旋体感染。2 d后患者好转出院。


1731486396523043.jpg


2讨论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感染。钩端螺旋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携带钩端螺旋病毒的动物传播。人类感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表现出无症状或广泛的非特异性症状[1],包括从脓毒症的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寒战、呕吐、腹泻等)到第二阶段的严重多系统损伤(如肾和肝衰竭),这严重阻碍了钩端螺旋体病的及时临床诊断和治疗,严重病例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危险。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策略/方法来准确诊断钩端螺旋体病,尤其是危重患者。


本案例中患者血浆m NGS检出的问号钩端螺旋体是典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该菌也被称为肾脏钩端螺旋体,主要存在于宿主的肾脏中。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很难检测出钩端螺旋体,一般临床查体中有特征性的腓肠肌压痛体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由于上述非特异性表现范围广泛,钩端螺旋体病经常被误诊。对传染病阻断的关键和及时的干预依赖于快速和准确的病原体识别,m NGS理论上可以对生物样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中的任何核酸进行快速、客观的高通量测序[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3-4],使用m NGS技术检测血浆游离核酸(即血浆m NGS测试)可以实现快速、非侵入性和无偏见的识别病原体。本研究亦证实m NGS技术是临床感染疑难病原微生物非常重要的补充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2024年7月第42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