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脑动脉瘤合并口形红细胞增多的诊断历程
作者:贾维,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前 言
临床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这些贫血疾病常伴有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形成特殊形态的红细胞,如靶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裂红细胞等。其中,口形红细胞的形成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而获得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则往往与特定疾病相关。两者均可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出现。本文将对一例动脉瘤患者出现口形红细胞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经过
患者,女,78岁。于2天前发生无诱因的腹痛、腹胀,剑突下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无阵发性加剧,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收入院。
入院查体:T 36.7℃,P 61次/分,R 20次/分,BP 165/93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如,检查合作,步态正常,自动体位,神志清醒。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心脏各瓣膜区未见异常;双肺未见异常。全腹软,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异常。脊柱四肢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不伴有背心放射痛、平卧位腹痛无加重,伴反酸、呃逆。无全身乏力、恶心,不伴有呕吐、刀割样疼痛、撕裂样疼痛、皮肤黄染、胸骨后灼痛。不伴有腹泻、肛门停止排气,无腰痛、尿黄、泡沫尿、黑便、下肢水肿
。无转移性右下腹痛,无厌油、纳差,无身目黄染,无寒战、发热
。
病人入院后行心肌标志物检查,血清肌钙蛋白为危急值0.74ng/mL。紧急行心电图
,报告患者窦性心律不齐、T波倒置。立即进行冠脉造影手术,术后颅部CT检查
,报告危急值: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MRI结果提示患者脑动脉瘤伴出血。
病人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2.颅内动脉瘤?;3.血小板减少;4.轻度贫血。
患者入院后部分检查结果如下:
心肌结果:CTnI 0.74ng/mL,MYO 60.49ng/mL。
在血常规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血细胞与血红蛋白
轻微降低,触发血常规复检规则,我们采用推片镜检的方式进行复检,镜下查见大量口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数目>5%,有临床意义。
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口形红细胞是红细胞中央有一片平坦的空白区域,类似于鱼唇或嘴巴。正常人偶见口形红细胞,但比例不超过4%。口形红细胞增多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某些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病、酒精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疾病。
本例患者因腹痛入院,检查发现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异常升高,呈危急状态。临床立即开展心电图检测,发现患者T波倒置、窦性心律过缓,于是紧急行冠脉造影。造影术后,影像科报告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完善颅部MRI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稍后行全脑血管造影、主动脉弓造影,发现在眼动脉段-交通段有一13mm动脉囊性凸起,考虑为动脉瘤。
同时,患者血常规检测发现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镜下观察有大量口形红细胞。且同时期的生化检查显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尿常规
中尿潜血为弱阳性,这些表现均具备溶血性贫血的特征[1-3]。在排除患者为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酒精中毒和DIC的情况后,我们分析可能是动脉瘤引起的红细胞形态异常。
动脉瘤本身并不直接引起口形红细胞的出现。口形红细胞的增多通常与异常性疾病、某些溶血性疾病以及肝脏疾病有关。当血液流经动脉瘤处时,动脉瘤可能会对经过的红细胞形成剪切力,导致红细胞破裂,从而引发溶血。大量溶血性贫血可能会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异常,使其变成口形红细胞[4-5]。然而,关于动脉瘤导致口形红细胞增多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来源: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