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分析及术后随访
作者:庄勋慧,宋修峰,王明慧,鲍爱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张洁琳,国海洋大学
米粒体滑囊炎是一种少见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成人,且文献多为个例报道,发生于儿童更为少见,目前国内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7例儿童米粒体滑囊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术后跟踪随访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搜集2018年-2021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儿童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资料,7例均为女孩,年龄17个月~36个月,平均(23±5.8)个月,病程7天~5个月,平均(2.5±1.2)个月。1例有外伤史,其余6例无明显外伤病史。7例病例发病前后均无明显的发热、咳嗽
以及其他急性或慢性感染病史;7例病例发病部位均为膝关节,其中右膝4例,左膝3例,表现为肿胀以及活动受限、跛行,其中1例皮温偏高。2例既往患过髋关节滑膜炎,2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表1)。
表1 7例米粒体滑囊炎的临床影像数据
2) 影像学检查
7例病例术前均行膝关节X线摄影及MRI检查,其中3例行膝关节CT检查。CT检查:采用GE RevolutionCT扫描仪,管电压100kV,管电流自动毫安秒,噪声指数6,螺距0.984,软组织重建层厚0.63mm,窗宽与窗位分别为350HU、50HU,骨窗重建层厚0.63mm,窗宽与窗位分别为2000HU、450HU。
MRI检查:采用GEArchtect3.0T,关节专用线圈。膝关节扫描序列:矢状面T1WI序列(TR440ms、TE10ms),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序列(TR3040ms,TE68ms),层厚3mm,层间距4mm,FOV120mm×120mm~200mm×200mm,矩阵512×512。
3) 图像分析
由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盲法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由另1名主任医师阅片,观察病灶分布、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及邻近骨质情况。
4) 实验室检查
7例行血常规、CRP、降钙素
原等术前检查,4例行PPD实验及T-SPOT、抗O 抗体、类风湿因子
、抗EB病毒抗体等检查。
2.结果
1) 实验室检查
7例血常规、CRP、降钙素原等术前检查阴性,4例PPD实验及T-SPOT、抗O 抗体、类风湿因子、抗EB病毒抗体等检查1例PPD试验弱阳性,其余检查均为阴性。
2)X线及CT检查
7例X 线检查均显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厚,脂肪间隙消失,骨质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4例CT平扫检查显示膝关节肿胀,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较多积液,密度均匀,无明显骨质破坏及高密度结节影(表2)。
表2 7例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表现
3)MRI
7例MRI髌上囊及关节腔内均见较多积液,以髌上囊较为显著,内见大小较均一的游离的小颗粒状、细小梭形、以及小条状T2 压脂稍低信号,较肌肉信号偏高,大小0.5~3mm 之间,其中3例病例中颗粒影融合成团,融合团块大小可达22mm×9mm,团块信号较未融合者偏低。
米粒体在T1WI序列显示欠清。6例见条形滑膜增厚,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压脂稍低信号,其中5例清楚显示自髌骨后上缘至股骨干骺端前缘的条形滑膜增厚。5例见较小的树枝状脂肪瘤,均分布在髌上囊前后边缘,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压脂呈低信号。4例腘窝内见多个淋巴结,其中1例淋巴结肿大(表1、2,图1~3)。7例骨质均未见明显的形态及信号异常。MRI典型特征为在T2WI压脂序列可清晰显示髌上囊及关节腔积液内大量稍低信号影(与肌肉相比呈稍高信号)。
图1 病例1,女,3岁,右膝肿胀2个月。a)DR片示右膝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未见异常;b)CT示右膝关节腔及髌上囊积液(箭),颗粒影不明显,骨质无异常;c)T2 压脂序列示右膝关节腔及髌上囊积液,多发大小较均一稍低信号颗粒影(箭),滑膜增厚(箭头);d)4个月后MRI复查示右侧膝关节积液明显减少,滑膜稍欠规整。
图2 病例2,女,17个月,左膝肿胀、活动受限10d。a)T1WI序列髌上囊边缘见小的树枝状脂肪瘤(箭);b)T2 压脂序列左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大量积液,髌上囊扩张,内见多发稍低信号米粒体样颗粒影(箭),见小的树枝状脂肪瘤呈低信号(箭头);c)11个月后MRI复查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少量积液。
图3 病例3,女,1岁11个月,左膝肿胀5个月。a)MRI压脂序列滑膜增厚(箭头),米粒体包裹成团(箭),呈鹅卵石样改变,髌上囊扩张较著;b)T1WI序列见小的树枝状脂肪瘤(箭);c)18个月后MRI复查,关节积液明显减少。
4)手术及病理
7例术中见大量黄色液体及大量的米粒体样游离体,有的被薄膜包裹,有的呈鹅卵石状,滑膜表面见散在出血点及红色赘生物,见滑膜增生。病理显示:镜下米粒体为纤维素样物伴慢性炎细胞浸润。见增生的滑膜组织以及脂肪纤维结缔组织,滑膜组织呈慢性炎。
5)术后复查
7例病例于术后1~18个月之间不同时间段进行复查,从复查1~4次不等。MRI显示6例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少量积液,未见颗粒影出现,滑膜显示不规则略厚,考虑与手术有关;另1例膝关节11个月后复查MRI未见明显异常。复查时间段内所有病例未见颗粒影出现,滑膜增厚随复查时间延长亦较手术早期明显好转。
来源:庄勋慧,张洁琳,宋修峰等.儿童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分析及术后随访[J].放射学实践,2024,39(02):26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