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5.07.15
我要投稿

作者:黄佛宝,刘泽斯,叶景,张良,林建浩,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EVN)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罕见肿瘤,多发于大脑半球实质内,相对于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而言,EVN更罕见,与CNC具有相似组织病理学特征,但生物形态学更广泛,临床极易误诊。本研究报告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EVN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影像与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EVN临床特征认识,临床诊治遇到类似患者,应尽量避免出现误诊,以期做出最佳临床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头颅影像学结果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考虑为EVN,且经病理证实者;②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后病理证实为其他肿瘤类型;②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③术后不配合定期复查及随访者。

 

1.2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VN病例资料。其中男2例,女5例;患者年龄6~68岁,病程1个月~4年。临床首发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6例,肢体乏力2例,肢体感觉异常1例,癫痫发作1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分析患者治疗方式、有无并发症及随访预后等。该项目经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2024)医字第(3)号]。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入院时常规行头颅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部分难鉴别病例行MRI弥散、波谱分析及磁共振灌注等检查。CT扫描层厚0.5cm,MRI扫描层厚5.5mm,层间距1.0mm,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及T1WI增强。T1WI是自旋回波序列,T2WI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LAIR是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是液体弥散系列。

 

1.4 治疗方式

 

7例患者在全麻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切口依据肿瘤位置及大小设计。1例肿瘤位于顶叶,患者取侧卧位;6例肿瘤位于额颞叶、额顶叶及蝶骨嵴,患者取平卧位。4例患者在神经导航下进行手术,1例肿瘤邻近顶叶功能区患者在神经导航及术中唤醒下进行手术。术后统计患者有无颅内出血、颅内积液、颅内感染以及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以及是否行术后辅助放化疗及放疗剂量等。

 

1.5 病理检查

 

术后肿瘤标本以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切片,层厚5μm。病理标本先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大小、核仁及胞质等形态学;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包括突触素、神经元核特异蛋白(neuro-specific nuclei protein,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 2)及Ki-67,部分病例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enzyme isoform 1,IDH-1)等。4例难以鉴别的病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IDH-1基因是否突变及1p/19q基因是否发生缺失。

 

1.6 随访与预后

 

所有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1年或2年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并行头颅CT平扫及MRI平扫增强检查,随访内容为临床症状是否好转、术后并发症是否治愈及肿瘤是否复发或恶化等。

 

2. 结果

 

2.1 影像学资料

 

肿瘤位于额叶2例,额顶叶2例,顶叶1例,颞叶1例,蝶骨嵴1例。CT表现:肿瘤呈等或稍高密度,可见囊变及钙化。MRI表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肿瘤最大径1.5~9.7cm,呈长T1、等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多为等高信号,呈轻中度弥散受限,可伴有多发囊变、钙化,注入强化剂后多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无强化,1例无囊变且明显均匀强化,2例伴肿瘤卒中。瘤周无水肿或轻度水肿,肿瘤可呈“皂泡样”或海绵状外观。

 1736904412732177.png

图1 双侧额叶EVN影像学。1A CT平扫示肿瘤实体呈等密度1B~1D分别为MRI 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示肿瘤边界尚清,肿瘤实体呈长T1、等长T2信号,实体不均匀轻度强化,多发囊变

 

2.2 手术情况

 

术中见肿瘤质地软或较韧、边界欠清,血供丰富5例,一般2例,出血量100~1800ml。手术全切除肿瘤6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患者术后常规行瘤腔立体定向放疗,所有患者康复出院。

 

2.3 病理结果

 

肿瘤组织大体呈灰白色或红褐色,质地软或较韧。光镜下典型EVN由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中等密度,呈片状或簇状分布,肿瘤细胞核仁不明显,少见核分裂象,胞质肿胀透亮,形成核周空晕或“煎鸡蛋”样,局部可见神经毡样神经纤维无核区,可伴钙化、出血。

 

非典型EVN除上述特征外,细胞密度增加,可见细胞核仁明显,局部细胞呈围绕血管的假菊形团排列,常见核分裂象,伴有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局灶性坏死。免疫组化分析:所有病例突触素均阳性,3例GFAP阳性,4例Olig-2阳性,2例Neu-N阳性,5例IDH-1阴性;4例Ki-67为1%~3%,3例Ki-67≥10%,最高达20%。4例IDH-1基因均未突变及1p/19q基因均未发生缺失。病理诊断:EVN(WHOⅡ级)4例,非典型EVN(WHOⅡ~Ⅲ级)3例。

 1736904436224371.png

图2 EVN病理。2A EVN由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中等密度,片状分布,肿瘤细胞核仁不明显,胞质肿胀透亮,形成核周空晕或“煎鸡蛋”样(苏木精-伊红×200)2B细胞质突触素呈阳性(免疫组化×400)

 

2.4 随访及预后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部分行术后辅助放疗,术后肢体肌力减弱2例,呈Ⅱ~Ⅲ级,随访3~4周后均恢复。随访12~48个月,6例患者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活检及辅助放疗,预后较差。

 

来源:黄佛宝,刘泽斯,叶景,等.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4,28(06):35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