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引导下摘除替牙期儿童上颌低位倒置埋伏牙伴囊肿1例

来源: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07.23
我要投稿

作者:周兴安,白云飞,周艳艳,尚多,申铁兵,德乐黑巴特尔,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上颌埋伏牙是发病率较高的牙发育畸形性疾病,好发年龄为7~15岁,此阶段为青少年替牙列时期或恒牙建的初期。埋伏牙常包括多生牙及阻生牙,发病率约为8.56%。埋伏牙的发生可能会造成恒牙移位、邻牙根尖吸收或合并颌骨囊肿等并发症,且因不同程度的压力变化,导致咬合紊乱。

 

目前,埋伏牙的常规治疗方案为完善CBCT等影像学检查后,由口腔外科医师及正畸科医师共同评估,对于无法行正畸牵引或已伴发囊肿的患牙,通过外科手段予以拔除。手术常采用设计牙龈切口、翻瓣、去骨并显露埋伏牙后予以拔除的方式,但这种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多种局限及不足。

 

首先,因替牙期上颌骨内恒牙胚间位置关系较为复杂,要求手术医师的定位精准度较高,手术过程中常因去骨时损伤邻近恒牙胚而导致其萌出困难或继发囊肿。其次,对于低位埋伏牙,常需要较为广泛的牙龈辅助切口,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等不适感较重。另外,因该病患者群主要以替牙期儿童为主,患儿依从性差,术后对于创口清洁及口腔卫生的维护难度大,极易伴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而利用鼻内镜技术可以通过鼻底入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对于上颌低位埋伏牙通过微创、高效且安全的方式予以拔除,同时也可减轻术后创口护理难度,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现将我科联合我院耳鼻咽喉科共同完成的1例鼻内镜引导下摘除替牙期儿童上颌低位倒置埋伏牙伴囊肿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男,6岁,因“右侧上颌乳尖牙脱落后恒牙迟萌”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曲面体层片显示:13倒置埋伏阻生伴囊肿。检查:全口混合牙列期,53、54缺失,53缺失处牙周组织形态及颜色正常,局部牙槽嵴略有隆起,鼻底内侧探诊黏膜轻微隆起伴触压痛。CBCT:53、54缺失,13倒置埋伏阻生,位置邻近下鼻甲及上颌窦底交界处,上颌窦下壁、内侧壁及下鼻甲挤压变形,13冠周低密度影,冠周骨组织压迫吸收呈骨白线增强影(图1)。患儿家属述近几个月内患儿鼻音进行性加重,右侧鼻腔内伴轻微触压痛,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

 1737094459933676.png

图1 上颌骨低位倒置埋伏牙影像学检查。A.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骨低位倒置埋伏牙位置近鼻底处及冠周低密度影;B、C.CBCT显示上颌骨低位倒置埋伏牙与上颌窦底及鼻底间位置关系,冠周低密度影及部分骨组织压迫吸收

 

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初步诊断为13低位倒置埋伏牙伴右侧上颌骨囊肿。于全麻下行“鼻内镜引导下13倒置埋伏牙拔除术+右侧上颌骨囊肿刮治术”(图2)。手术步骤如下:将0°鼻内镜沿右侧鼻孔深入,可见下鼻甲膨隆处。于镜下切开右侧下鼻甲黏膜及黏膜下层直达骨面,用牙科剥离子分离黏骨膜瓣并去除表面骨组织,同时用细长吸引器吸取视野内血液,显露埋伏牙牙冠,可见冠周囊壁样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牙冠。

 1737094482139157.png

图2 上颌骨低位倒置埋伏牙及囊壁。A、B.鼻内镜引导下发现的埋伏牙及囊壁;C、D.取出的埋伏牙及囊壁

 

进一步去除冠周骨组织阻力,为埋伏牙脱位及取出创造空间,有利于整体刮除冠周囊壁。用牙科刮匙沿骨壁、囊壁及牙体三者间逐步分离,松解后刮除囊壁,拔除埋伏牙。用牙科刮匙进一步搔刮拔牙窝,刮除可疑残留囊壁。整个过程在鼻内镜视野下操作,避免盲目操作对下鼻甲黏膜及邻近恒牙胚造成破坏,有利于在刮净囊壁的同时保护周围组织。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处理活跃出血点,复位下鼻甲黏骨膜瓣后对位缝合,鼻孔内填塞可降解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2. 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右侧上颌骨囊肿)送检软组织为牙囊组织呈慢性炎症伴重度急性炎症及大量肉芽组织增生,部分牙囊组织壁内见较多马拉瑟上皮剩余,其中一处灶区增生的马拉瑟上皮剩余与增生的纤维组织混合呈结节状,考虑为合并微小的牙源性纤维瘤。与患儿家属沟通病情后出院,术后10天于门诊取出残余可降解海绵并拆除缝线,创口愈合良好,无渗出,鼻音恢复至原有水平。

 

来源:周兴安,白云飞,周艳艳,等.鼻内镜引导下摘除替牙期儿童上颌低位倒置埋伏牙伴囊肿1例[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4,22(03):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