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ven Endo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来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5.07.29
我要投稿

作者:丁立山,陈清亮,申猛,梁昊,郑鸣,李照军,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李腾飞,詹鹏超,马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内介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临床常采用“Y”形和“T”形双支架双微导管组合栓塞技术或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予以治疗,操作方法复杂,治疗中及治疗后血栓形成及复发风险较高。Woven Endo Bridge(简称WEB装置)为新型自膨式瘤内扰流装置,由多条镍钛合金网丝编织而成,可置于瘤体内封堵瘤颈,并通过血液扰流封闭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本研究观察WEB装置用于治疗颅内血管分叉部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2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1~66岁、平均(54.4±14.1)岁;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经体检发现,2例头晕、肢体麻木,1例头痛,均经头颅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动脉瘤;宽颈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6例、基底动脉尖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5例;动脉瘤直径4.5(2.9,5.7)mm,瘤颈宽度3.3(2.7,4.3)mm,瘤颈体比0.7(0.6,0.9),近心端载瘤动脉直径(2.3±0.2)mm,远心端载瘤动脉直径(1.3±0.2)mm;11例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0~2、1例m RS评分>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KY-024、2022-KY-0911-002);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植入WEB装置治疗

 

以Siemens Artis Zeego DSA机为引导设备。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穿刺右侧股动脉后行头颅DSA,并通过三维重建明确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选择最佳工作位角度。将8F导引导管(上海心玮医疗有限公司)置入载瘤动脉主干近端,行全身肝素化,并导入6F远端通路导管(上海心玮医疗有限公司)及VIATM微导管(美国Micro Vention公司)持续加压滴注肝素生理盐水;于Stry Ker微导丝(SSTD300PRE)导引下将VIATM微导管送入靶动脉瘤内,选择适当型号WEB装置(美国Micro Vention公司)封闭动脉瘤瘤颈,待WEB装置稳定后电解脱,撤出血管内治疗装置。

 

复查造影确定载瘤动脉通畅,并以WEB栓塞动脉瘤闭塞量表(Woven Endo Bridge occlusion scale,WOS)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A级,动脉瘤完全闭塞;B级,动脉瘤完全闭塞,WEB内见对比剂滞留;C级,瘤颈残留,WEB颈部少量对比剂充盈而无滞留;D级,动脉瘤残留,瘤颈及瘤体部对比剂充盈而无滞留。

 

1.3 评估疗效及随访

 

记录治疗中及治疗后并发症。于患者出院前行m RS评分。规律随访至2024年4月1日,每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于治疗后3及6个月行头颅DSA及WOS评分,评估动脉瘤闭塞程度,观察载瘤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

 

2. 结果

 

对12枚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均以WEB单一血流导向装置顺利完成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共采用12枚WEB装置,包括3枚SL-6-3、4枚SL-6-4、2枚SL-7-4、2枚SL-8-3及1枚SL-10-6型。治疗后即刻复查DSA显示3例WOS A级、1例B级、5例C级、3例D级。见图1。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治疗相关并发症。

 

随访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期间患者均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5例于治疗后3个月、1例于治疗后6个月接受DSA复查,其中3例为WOS A级(治疗后即刻WOS A级2例、WOS B级1例)、2例为WOS B级(治疗后即刻均为WOS C级)、1例为WOS C级(同治疗后即刻)。

 1737611015908679.png

图1 患者男,69岁,左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A、B.头颅DSA(A)及三维重建图(B)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9.0 mm×11.0 mm×12.0 mm宽颈动脉瘤(箭);C、D.送入WEB装置(SL-10-6型)至动脉瘤并缓慢释放(箭);E.治疗后即刻DSA图示WEB装置充分覆盖瘤颈,动脉瘤内对比剂明显滞留,分支血管血流通畅,为WOS B级;F.治疗后3个月复查DSA图见动脉瘤闭合良好(箭),WOS分级为A级

 

来源:丁立山,陈清亮,李腾飞,等.Woven Endo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4,21(07):4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