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种植联合治疗5年观察

来源:口腔医学研究 2025.09.03
我要投稿

作者:文尚,郭锦材,张敏轶,喻玉林,马飞,谢辉,湖南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重度牙周炎是全球第六大流行性疾病,其患病率高达9.8%,在中国患病率已超过30%。重度牙周炎会致软硬组织缺损和牙列缺损,从而严重影响口腔功能。本病例为广泛型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序列治疗联合修复种植治疗,实现了牙周组织再生,恢复了完整牙列。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者,男,43岁,2018年5月初诊,诉多颗牙松动1年余;松动加重3个月,伴咀嚼乏力,刷牙出血等。口腔卫生习惯:中等力度横刷牙,1~2次/日,每次1 min, 未使用牙线及牙缝刷;无抽烟及咀嚼槟榔习惯。

 

1.2 检查

 

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口腔卫生差,全口牙龈充血肿胀;12唇侧瘘管,12、23叩痛,牙周溢脓。牙石指数:3;探诊出血阳性位点占92%;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3~8 mm; 平均附着丧失:5.5 mm; 牙龈退缩:0~5 mm; 松动度检查:11、22、31、32、41、42松动Ⅱ度,12、21、23松动Ⅲ度;16根分叉病变Ⅰ度,26、36、46根分叉病变Ⅱ度(余详见图1a);正中牙合时前牙早接触,存在咬合创伤。辅助检查:CBCT示牙槽骨广泛水平吸收达根长1/3~2/3,12-22牙槽骨水平吸收至根尖1/3区,17、26、36、34、43、46牙槽骨角形吸收至根尖1/3区,12、21、23根尖区低密度影像(图2a, 2b)。

 1737866768248955.png

图1 牙周检查表对比。1a: 初诊牙周检查表;1b: 基础治疗后牙周检查表;1c: 5年随访牙周检查表

 1737866782434044.png

图2 CBCT影像。2a: 初诊影像学检查;2b: 23拔除前CBCT矢状面观;2c: 23ARP术后3个月CBCT矢状面观;2d: 12种植术前CBCT矢状面观;2e: 3年随访影像学检查;2f: 5年随访影像学检查

 

1.3 诊断

 

(1)慢性牙周炎(广泛型Ⅳ期C级);(2)12、21、23牙周脓肿;(3)根分叉病变:16(Ⅰ度),26、36、46(Ⅱ度);(4)上下前牙区咬合创伤。

 

1.4 治疗方案与计划

 

(1)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上前牙区调牙合,33-43行松牙固定术试保留患牙;(2)拔除12-23,23行牙槽嵴保存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RP),PD≥5 mm位点翻瓣行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植骨术;(3)种植义齿修复12-23;(4)牙周支持治疗。

 

2. 诊疗过程

 

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8]伦审[研]第7号),开始治疗。

 

2.1 牙周基础治疗

 

口腔卫生宣教,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术(图3),上前牙区调牙合;33-43行Super-Bond松牙固定。

 

2.2 牙周手术治疗

 

第1轮牙周基础治疗术后1周,拔除12、23,修整牙槽骨,23行ARP,术中预备颚侧冠向带蒂结缔组织瓣辅助封闭伤口(图5a)。术后3个月CBCT示:23位点骨高度由5 mm恢复至11 mm(图2b, 2c)。第1轮牙周基础治疗术后1个月,PD≥5 mm位点占比由44.7%降至30.3%,依据牙周检查结果对PD≥5 mm位点再次行龈下刮治术。2次牙周基础治疗术后1个月牙周检查结果(图1b)显示:PD≥5 mm位点占比降至23.8%;对仍存在PD≥5 mm的位点分次翻瓣清创,结合术中情况对12、15、16、26、27、33-37、41、43、46位点行GTR+植骨术(图5b)。

 1737866803314587.png

图3 基础治疗后口内照

 1737866817223546.png

图4 5年随访口内照

 1737866833360595.png

图5 手术口内照。5a: 23ARP,辅助腭侧转瓣;5b: 分区GTR+植骨术;5c: 11、12、23种植术;5d: 23唇侧FGG;5e: 23FGG术后2周

 

2.3 种植修复治疗

 

2019年7月,即牙周手术后1年,CBCT显示骨水平稳定(图2c, 2d)。局部麻醉下拔除11、21、22,种植外科导板下于12、21、23位点各植入1颗3.3 mm×10 mm种植体(Straumann, 瑞士),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图5c)。种植术后半年,患者自觉23唇侧按压及刷牙触及时不适,23唇侧角化龈宽度约2 mm, 遂于腭侧供区取体积约22 mm×8 mm×3 mm游离龈,21-23唇侧行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 FGG)(图5d)。FGG术后半年,种植术后1年,23唇侧角化龈增宽至6 mm(图5e),12-23行全瓷桥永久修复。

 

2.4 牙周支持治疗与治疗效果

 

牙周手术治疗与种植修复治疗完成后,定期以菌斑为导向进行牙周支持治疗。初诊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图1c、图4):患者口腔卫生良好,除16、36、46牙外余牙PD均≤3 mm, 探诊出血阳性位点占9%;牙龈退缩:0~3 mm, 12、21、23种植体周软组织形态良好。CBCT示:全口牙槽骨高度恢复至根中1/2以上,12、21、23种植体周未见边缘骨吸收(图2e, 2f)。

 

来源:文尚,郭锦材,张敏轶,等.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种植联合治疗5年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24,40(06):5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