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宏兵,刘帅,马德,高林涛,闫兴尧,祁飞,苏宝艳,陕西省宝鸡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神经外科
去骨瓣减压术是目前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慢性脑积水
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这种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处理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处理不恰当,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促醒预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身心痛苦。目前临床治疗的手术方式和时机也报道不一,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些困惑。我组在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对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23例患者采取了3种手术方式,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2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8.72±8.38)岁,均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骨窗范围不小于10 cm×10 cm。修补术前头颅CT检查示:脑室系统明显扩大,或伴有脑室周围间质性水肿
,符合脑积水影像诊断。6例患者骨窗脑组织明显膨出,8例患者骨窗脑组织轻微膨出,9例患者骨窗脑组织随体位
间断膨出,大部分时间骨窗头皮塌陷。
1.2手术治疗方法
去骨瓣减压术后2月左右,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均给予按期手术,按以下三种手术方式实施。
(1)同期颅骨钛网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术
此类患者有以下特征:①患者骨窗脑组织明显膨出,膨出高出骨窗大于1.5 cm, 往往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组织持续膨出;②膨出脑组织还纳效果不理想,无法完成修补手术时钛网放置;③治疗后期的腰穿压力偏高或正常高位,腰穿时脑脊液通畅试验欠佳;④脑脊液放液试验显示患者脑积水症状改善明显;⑤头颅CT检查示脑室周围有间质性水肿,脑沟脑回有轻度受压影像。
手术步骤如下:①全麻后给予剥离头皮瓣,注意头皮解剖层次完整,避免脑组织过度牵拉;②沿骨窗边缘用电刀暴露穿刺点大脑皮层,植入分流管脑室端,注意术前、术中做好定位,根据CT多点参考测量,确保一次性穿刺到位;③适当放出脑脊液,以能轻松放置钛网为宜;④钛网局部裁剪,使分流管头端安全引出,注意钛网边缘和分流管留有一定空间,并用明胶海绵保护周围;⑤固定钛网;⑥缝合头皮及完成分流手术其余步骤(图1)。
图1 A:剥离皮瓣后脑组织明显膨出; B:植入分流管头端放出脑脊液; C:修剪钛网+固定钛网+放置分流管; D: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术后CT
(2)颅骨钛网修补+Ommaya囊植入术
此类患者有以下特征:①患者减压骨窗脑组织轻微膨出,并骨窗持续膨出;②膨出脑组织可强行还纳,但有一定张力,强行修补手术有潜在风险;③治疗后期腰穿压力大多正常,脑脊液通畅试验基本正常;④脑脊液放液试验显示患者脑积水症状改善不明确;⑤头颅CT检查示脑沟脑回受压不明显,部分患者脑室周围有间质性水肿。
手术步骤如下:①全麻后给予分离头皮瓣;②沿骨窗边缘植入Ommaya囊脑室端;③适当放出脑脊液;④钛网局部裁剪,使分流管头端安全引出;⑤固定钛网并放置储液囊;⑥缝合头皮。手术步骤与第一种方式相似,要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储液囊尽量远离手术切口,二是储液囊位置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路径上,以便后期进一步分流手术(图2)。
图2 A:剥离皮瓣后置管放出适量脑脊液; B:修剪钛网并固定+植入Ommaya囊; C:术后三维重建; D:术后头颅CT
(3) 钛网修补术
此类患者有以下特征:①治疗后期患者减压骨窗大部分时间凹陷,或偶有膨出;②治疗后期腰穿压力正常或偏低,脑脊液通畅试验正常;③脑脊液放液试验显示患者脑积水症状无改善甚至会加重;④头颅CT示脑室周围无间质性水肿,无脑沟回受压。手术步骤:①全麻后分离头皮瓣;②固定钛网;③注意钛网与骨窗面的细致悬吊,减少腔隙,预防术后钛网下血肿;④缝合头皮。
2.结果
23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脑组织明显膨出6例患者中,术后有2例进行了分流管压力泵的再次调节,患者达到了最佳状态;脑组织轻微膨出放置Ommaya囊的8例患者中,有2例进行了后期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续接手术;9例患者只进行的颅骨修补术。术后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好转15例,稳定8例,无脑积水相关临床症状,头颅CT示患者脑室大小形态稳定,脑沟脑回形态正常。治疗效果理想。
3.讨论
1)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预防
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处理不恰当可造成脑组织的二次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我们应高度重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预防,预防措施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①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脑脊液动力学状态,关注脑挫伤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脑室脑池脑脊液循环受阻程度,选择适宜的减压范围;
②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充分清理坏死组织;手术全过程止血彻底,持续保持创面洁净;保持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脑脊液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手术污染脑脊液,充分置换血性脑脊液;精确放置引流管,确保早期引流通畅,并尽量避免对脑组织和周围结构的损伤;
③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颅内压变化,及时调整脱水药物;根据脑水肿及颅压情况,早期给予弹力绷带维持一定的颅压,使脑组织尽量还纳归位;减压术后间断腰穿放流血性脑脊液,使脑脊液性状尽早回归正常;
④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头部抬高30度,早期坐起站床等康复训练;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共同参与患者的骨窗护理及康复过程。
2)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认识及处理策略
颅骨去骨瓣术后并发脑积水,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颅内压动态变化、脑组织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的重塑。有脑积水发生时,必须细致审视其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状态及影像学资料。若脑室扩大未伴随明显的神经功能衰退或其他临床症状,且在连续的影像学监测中显示稳定趋势,则可初步判定为术后正常的生理变化。对于那些出现脑室持续扩大或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迹象的病例,需提高关注,并适时采取相应的诊断性评估和治疗措施。
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在选择手术时机时,需综合考虑,早期手术可减少颅内压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但需在评估骨窗及全身状态后谨慎实施,有时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延迟处理又不利神经功能恢复。本组患者给予不同策略,尽早处理颅骨缺损和脑积水,9例骨窗脑组织塌陷患者,认为脑积水属于正常生理变化,只进行了单纯修补手术,术后病情稳定;骨窗脑组织膨出患者14例,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或Ommaya囊植入术处理脑积水并同时按期行颅骨修补术。
此手术处理策略优点如下:
①有明确分流指针患者,早期行修补+分流手术,手术操作步骤可控、安全、便捷,尤其在处理在膨出的脑组织放置钛网时,可直视控制放出脑脊液的程度,以刚好能放置钛网时最佳,避免了放液的不足与过度,造成不必要的手术风险。此手术方式优于修补术与分流术的分期手术或同期不同侧手术方式;
②分流指针不明确患者,行颅骨修补+Ommaya囊植入术,同样方便修补手术的操作,可进一步评估脑积水,安全控制颅压,有效预防高颅压,为修补手术更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如果后需要进一步分流手术,只需分流管与Ommaya囊头端进行续接,使手术操作简化。此手术策略,使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积水患者,手术操作流程顺畅安全,简洁,从医生及患者双方面均比较合理,有一定临床意义。
3)要重视并发脑积水后颅压的动态管理
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在每个治疗阶段,颅压都可能会发生重塑再平衡,因此我们要全过程重视颅内压的监测管理:
①分流手术前是评估脑积水的一个重要时间点,我们要评估分流手术的必要性,预判手术的有效性,评估患者的最佳压力状态。目前评估的手段主要为腰椎穿刺术,但术前患者颅骨缺损,颅骨结构不完整,颅腔不固定,评估有一定的客观不足,所以术后我们应再次评估,确定患者的最佳颅压状态,本组23例患者中术后均行腰椎穿刺术进行颅压评估,其中2例进行了分流管压力的再调整,达到患者的最佳状态;
②对于颅骨修补+Ommaya囊植入术患者,我们评估压力相对较准确,并且评估可以通过腰椎穿刺或Ommaya囊放液两种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Ommaya囊持续评估监测;
③此类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观察脑室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对一些有硬膜下积液的患者,脑脊液可能发生重新分布,脑室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干预。
总之,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中,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尽早恢复脑组织解剖复位,早期回归患者正常颅压,早期回归脑脊液循环正常,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条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但此类患者病情重,情况复杂,还需多方面综合研究来提高患者的预后。
来源:张宏兵,刘帅,马德,等.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23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4,37(04):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