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乳房整形术修复大容积乳房缺损一例及文献回顾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5.03.17
我要投稿

作者:周立民,徐贵颖,薛兵建,梁娜等,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


2024年4月,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收治1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采用“V”形乳房整形术修复大容积乳房缺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4岁,因“发现左乳房外下象限肿块伴疼痛2年”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房疼痛,1年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当地医院多次行抗炎药物及中药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查体:左乳房表面皮肤红肿,范围约12.0 cm×8.0 cm,触及7.0 cm×5.0 cm肿块,质硬、活动度较差,触痛明显,伴有多处皮肤破溃。右乳房未见异常。双侧乳房不对称。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左乳房外象限探及多处低回声,较明显处位于6点钟位,范围约4.7 cm×3.6 cm,边界不清。左腋下可见多枚淋巴结,最大2.3 cm×0.9 cm。细菌培养:克氏棒杆菌感染。病理结果:局灶区腺体伴有破坏,并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临床诊断为浆细胞乳腺炎。


给予抗分枝杆菌治疗: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持续用药;甲泼尼龙片,起始剂量28 mg/次,1次/d,逐步减量至4 mg/d并维持;甲磺酸溴隐亭1次/d。治疗7周后,效果明显,左乳房皮肤红肿基本消退(图1)。拟行手术治疗。手术步骤: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采用与拟切除病损最长轴线平行且长度相等的“V”形切口,一并切除乳晕外侧缘原手术瘢痕。以乳晕外缘为顶点“锥形”整块切除病损腺体及周围组织,适当扩大切除可能存在的病变组织,浅面包括病变腺体所附着的表面皮肤,深层至胸大肌筋膜。之后沿腺体表面及胸肌筋膜表面即双平面向外侧完全游离腺体,至腋前线,向内侧旋转推进腺体组织瓣,向“V”的开口方向拉伸形成“V”形瓣,将缺损两侧及乳晕侧缺损缝合形成“Y”形状,闭合缺损残腔(图2)。术中未处置腋窝淋巴结。

穿刺病理提示,乳腺炎性改变。


术后1个月皮瓣愈合良好,左侧乳房外形、乳头及切口皮缘血供、皮肤感觉满意(图3)。


1742180905901025.jpg

2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乳腺炎,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肿块、乳头回缩[1-2]。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3]。对于非结核性棒状杆菌感染的浆细胞乳腺炎,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往往无效[4-5],这类乳腺炎易复发、窦道皮肤破损、迁延不愈[6]。考虑可能存在克氏棒杆菌感染,对患者采用抗分枝杆菌治疗已成为共识,但目前普遍缺少明确的病原学证据,因此,仍处于探索阶段[7]。本例患者经过抗分枝杆菌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值得关注。“V”形乳房整形术以乳房下皱襞为底边,以乳晕外缘为顶点锥形切除腺体,整块切除病损及周围组织,然后双平面(腺体表面及胸大肌表面)剥离腺体,有助于动员腺体瓣向内侧旋转填补缺损[8]。与传统方式相比,“V”形乳房整形术的优势包括:允许广泛分离以松解瘢痕收缩,促进创面基底均匀收缩;能减小收缩性瘢痕并改善“凹陷”畸形[9-10]。腺体组织瓣旋转是一种用于乳房保留手术的技术,当常规切口闭合无法实现时使用。这种技术可用于填补内侧或下外侧的部分乳房切除缺损,旋转腺体瓣技术通过调动和转移局部腺体或皮肤-腺体瓣填补切除部位,来解决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变形和位移,以及局部软组织不足(皮肤缺失、皮下缺失或两者兼有)的问题[ 11]。旋转腺体组织瓣特别适用于肿瘤与乳房体积比高或需要切除皮肤的情况[12]。 Lee等[13]设计了一种“鱼钩状”皮肤切口,从腋窝到肿瘤,主要填充在肿瘤上方的基于上缘的皮肤腺体组织瓣,用于内侧和下方象限的癌症患者。另一个选择是胸腹皮瓣,其血供来自上腹壁穿支动脉,切口设计从缺损的下外角开始,然后沿中腋线向外弯曲[14]。与本例患者术式相比,这两种技术均采用腹部皮瓣修复缺损,并且均可以通过灵活的切口设计提供足够的组织来覆盖缺损。然而,两种技术会有较长的上腹部瘢痕,而本研究的切口瘢痕更小,并且无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瘢痕。


本例患者双侧乳房不对称、轻度下垂;原发疾病存在复发可能;切除组织量可能超过体表标记范围;腺体预防性切除指征不够。本次手术要求切除原破损皮肤、病灶所在象限、乳头乳晕下腺体组织,动员外侧及外上腺体组织瓣修补残腔,切除范围过大,导致乳腺组织缺损严重。常规手术切口多采取放射状或沿皮肤郎格氏线,无法较大范围去除病损皮肤,容易形成“猫耳”畸形。特别是常规手术治疗下象限难度较大,常易引起术后乳房畸形,必定会影响愈后乳房美学效果。考虑到该患者个体因素及整形外科的美学要求,采用“V”形乳房整形术切除修复大范围(>25%)组织量缺损的Ⅱ型保乳整形技术,即通过容量移位来修复腺体组织缺损。


综上所述,对于术后创面较大,需根据患者施行个体化诊疗方案,采用“V”形乳房整形术修复大容积乳房缺损,手术时间较短,术区外观满意,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个体化的方案设计提供了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略。


来源:周立民,徐贵颖,薛兵建,等.“V”形乳房整形术修复大容积乳房缺损一例及文献回顾[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4,35(10):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