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脊髓炎老年患者膀胱结石手术麻醉管理一例

来源: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5.08.18
我要投稿

作者:李蕊桢,杨峻岭,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患者,女,68 岁,160 cm,57 kg,ASA Ⅳ级。因“尿频、尿急、尿痛5 d”入院。16 年前突发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伴眼干涩,以“视神经炎”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反复发作性视力下降,伴下肢麻木,麻木逐渐扩展至腹部、上肢。2015 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查抗核抗体普及免疫组化后确诊为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合并干燥综合征

 

近1年四肢的痛性痉挛频繁发作。患者每日口服甲泼尼龙15mg,硫唑嘌呤50 mg,卡马西平0. 1 g。口服药物服用至术日晨。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口服抗生素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5 d 前上述症状复发并较前加重来院就诊。

 

入院体格检查:HR 69 次/ 分,BP 143/78 mmHg,Mallampati Ⅱ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无咳嗽、咳痰。右眼几乎失明、左眼保留光感。患者双下肢肌力4 级,左上肢肌力4 级,右上肢肌力5 级。

 

T3—T8 痛觉过敏,T8 以下痛觉减退。衰弱表型评分5 分,提示衰弱。尿路平片示膀胱结石。胸部X 线片示慢性支气管炎改变,两肺钙化灶。ECG 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膀胱结石;(2)NMO 合并干燥综合征。拟在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镜膀胱超声碎石取石术”。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HR 66 次/ 分,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BP 152/80 mmHg,SpO2 95%。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 mg后开始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2 mg、环泊酚20 mg和舒芬太尼20 μg。

 

充分氧合后成功置入4. 0# 喉罩,插入喉罩过程中无呛咳,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通气过程无漏气后固定喉罩,行机械通气,氧流量2 L/ min,FiO2 50%,VT 360ml,RR 12 次/ 分,I ∶ E 1 ∶ 2,维持气道压12 ~ 15 cmH2O,PETCO2 35~45 mmHg。麻醉维持: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 1~0. 2 μg·kg-1·min-1和丙泊酚3~6 mg·kg-1 ·h-1。

 

麻醉诱导给药后BP 由150/80 mmHg 降至70/43 mmHg,HR 61次/ 分,立即静注麻黄碱6 mg,并加快液体输注,血压回升不明显再次静注麻黄碱6 mg,同时减慢麻醉维持药物泵注速度,瑞芬太尼0. 05 μg·kg-1·min-1,丙泊酚4 mg·kg-1·h-1,BP 101/55 mmHg,逐渐稳定。术中当BP 降低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静注麻黄碱6 mg。术毕前30 min 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 预防术后痛觉过敏。

 

手术时间40 min,麻醉时间60min。术中未出血,共输注晶体液700 ml,麻黄碱总用量24mg。停止给药后7 min,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自然睁眼,对口头指令有反应、VT >300 ml, 口腔吸引后拔除喉罩。患者能自主对答,未诉伤口疼痛,PACU 观察约30 min 后返回病房。术后随访,第2、6、12 和24 h 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3 分。未见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未见NMO 复发或者神经症状加重。患者于术后第3 天顺利出院。

 

讨论

 

NMO 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是复杂和多因素的,以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延髓最后区综合征、脑干综合征、间脑综合征和大脑综合征等为临床特征,从而引起视力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尿便障碍、顽固性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自然病程是反复发作逐渐恶化的,5 年内出现失明和截瘫,远期残疾和死亡率较高。对于NMO 患者,围术期管理经验较少,主要麻醉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1)呼吸衰竭。高颈髓病变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术前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是术后成功气管拔管的关键。

 

(2)体位性低血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晕厥,与体位改变有关的头晕头痛心悸、心慌、出冷汗及乏力等。病变部位多位于延髓极后区及颈髓[1] 。术前应复查颈椎MRI 明确有无髓内病变,麻醉诱导前补充血容量、备好血管活性药物,围术期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3)下丘脑-垂体轴抑制。对于目前使用泼尼松片大于20 mg/ d,服用至少3 周的患者,以及有类库欣综合征表现的患者,围术期应给予额外的糖皮质激素,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应假定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具体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取决于手术类型以及预计手术持续时间。

 

对于短小手术,术日晨服用常规剂量的类固醇,无需额外补充;对于中等程度手术,术日晨服用常规剂量的类固醇,术前静注50 mg 氢化可的松,每8小时注射25 mg 氢化可的松,持续24 h 后恢复正常剂量;对于大手术,术日晨服用常规剂量的类固醇,麻醉诱导前静注100 mg 氢化可的松,每8 小时注射50 mg,持续24 h 后恢复正常剂量。

 

(4)衰弱。衰弱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手术患者死亡率增加,且衰弱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采用全身麻醉时,选择对循环影响较轻的药物,保持循环稳定,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5) 反流误吸。NMO 累及脑干者导致恶心、呕吐,术中注意反流误吸。严格控制患者术前禁食水时间,可用H2 受体阻滞药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预防吸入性肺炎

 

(6)疼痛与抑郁共病。疼痛在NMO 患者中的发生率在80%以上,程度强、发作次数多、药物治疗效果差,且常与抑郁同时发生。应加强对围术期NMO 患者疼痛抑郁共病的筛查评估,加强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施行多模式疼痛综合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NMO 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NMO 患者行椎管内麻醉时,预先存在的脱髓鞘神经元可能更易受到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影响,使神经症状恶化;行全身麻醉时,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对肌松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增加,使肌松作用不易被新斯的明拮抗。所以本例患者采用无肌松药静脉全身麻醉。

 

术中气道压始终维持在13 cmH2O 左右,患者未出现自主呼吸或人机对抗现象,这应是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呼吸抑制作用所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的无肌松药全身麻醉,在合理的麻醉深度下可以满足该患者的手术要求,且术后清醒早、拔管迅速,清醒程度高,避免了肌松残余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优势。

 

本例麻醉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患者术前使用甲泼尼龙多年,剂量为15 mg/ d,拟行手术为小到中等程度手术,术日晨服用常规剂量的类固醇,无需额外补充。术前没有评估其下丘脑-垂体轴,在麻醉诱导前给予氢化可的松100 mg 是不适当的。

 

(2)在麻醉诱导时使用咪达唑仑,虽然缓解了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患者为68 岁的老年人,增加了术后谵妄的风险。

 

(3)未行麻醉深度监测,未能在麻醉深度监测下减少药物用量,对患者术后恢复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NMO 患者的麻醉经验较少,麻醉科医师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合理的麻醉管理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使用不良反应较少的麻醉药物,对围术期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做好充分准备;采用确切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确保NMO 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来源:李蕊桢,杨峻岭.视神经脊髓炎老年患者膀胱结石手术麻醉管理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5,41(0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