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下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例
作者:杨宿梅,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赵艺锦,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张悦,欧册华,李富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男女年发病率分别为3.4/10 万和5.9/10 万,治疗首选卡马西平
,但随着药物剂量增加或副作用增大时需考虑行微创治疗,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
对于高龄、全身情况差的患者推荐球囊压迫术,并采用全身麻醉,这可增加患者舒适性和减轻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等;但部分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等,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而这类患者采用何种麻醉方式以及如何减轻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方面上缺乏研究。本研究报道1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低浓度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卵圆孔外口阻滞,成功完成手术,通过报道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 岁,以“发作性左侧颌面部疼痛3 个月”为主诉,于2022 年11 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研究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KY2024290)。患者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颌面部疼痛,主要位于左侧眼眶下、鼻翼旁、上嘴唇等部位,疼痛呈阵发性放电样,每次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每日发作数次,洗脸、刷牙、咀嚼时可诱发疼痛,与颈椎活动、吞咽等无关。
头颅MRI及颌面部CT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片200 mg/d”治疗后疼痛缓解。1个月前疼痛加重、发作频繁,影响进食及休息,口服卡马西平片900 mg/d不缓解且伴头晕。既往:肺尘埃沉着病10年,使用噻托溴铵控制。6 个月前发生液气胸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面部感觉对称无异常,左侧颌面部无扳机点及压痛,双侧额纹对称,双眼闭合完全,嘴角无偏斜,鼓腮不漏气,伸舌居中。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发作时10分,静息时0 分。血细胞沉降率31 mm/h,超敏C反应蛋白36.73 mg/L。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pressure,PaO2)50.5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52.1mmHg,pH7.389,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21%,氧合指数(PaO2/FiO2):245.23mmHg。痰培养未分离出细菌。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
前检查、心电图
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头颅核磁共振:双侧额叶皮下散在缺血灶。胸部CT:考虑肺尘埃沉着病;双肺气肿、多发肺大泡;右肺中叶部分支气管扩张
(图1)。
诊治经过:①三叉神经痛(左V2 支),依据:疼痛位于左侧颌面部,放电样,每天持续数次,每次数秒数分钟,位于眼眶下、鼻翼旁,头颅MRI 及颌面部CT 未见异常,口服卡马西平有效,故诊断;②Ⅱ型呼吸衰竭,依据血气分析结果诊断;③极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依据肺功能及症状;④肺尘埃沉着病,既往诊断。
入院后普瑞巴林胶囊75 mg,2 次/d;卡马西平300 mg,3 次/片;奥卡西平片300 mg,2 次/d 控制疼痛,但控制不佳。考虑患者肺功能差,麻醉及手术风险大,拒绝微血管减压术;改为局部麻醉下DSA 引导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出院后随访3 个月,NRS 评分0 分。
2. 手术治疗
患者禁食、禁饮,清醒入室,监护示122/93 mmHg、心率83 次/min、SPO2波动于87%~89%,右侧单鼻孔导管吸氧1 L/min下SpO2 92%。定位左侧唇角外2.5 cm为穿刺点。消毒、铺巾后,0.4%利多卡因4 ml 局部麻醉,在DSA 引导下穿刺至左侧卵圆孔外口给予0.4%利多卡因1 ml(见图2A、B,图3A)后将穿刺针穿入卵圆孔内口,置入球囊套管,确认球囊导管位置良好,导管注入浓度为300 mg L/ml 碘海醇注射液0.5 ml 扩张球囊进行压迫,DSA 下球囊呈“倒梨形”(见图3B),压迫2分,释放造影剂,取出球囊导管及穿刺针,压迫术区,穿刺点敷料覆盖,手术结束。患者平车送回病房。
来源:杨宿梅,赵艺锦,张悦,等.局部麻醉下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Ⅱ型呼吸衰竭1例[J].中国当代医药,2025,32(04):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