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化疗失败到粒子逆袭:一例舌癌癌痛MDT全程管理启示录
作者:郝巍 河北省中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73岁,汉族,于2023-08-27入院。
主诉:诊断“口腔肿瘤”1年6月余,综合治疗中。
疾病特点:老年女性,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基础病,放化疗耐受性欠佳。
现病史:
患者2022-02-10因左舌侧缘生肿物,状如枣核,进食疼痛,于外院就诊。查颅颈部MR示:1.左侧舌部肿物,考虑舌癌,累及右侧下颌骨;2.双侧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增大;颈部诸间隙多发淋巴结,部分稍大;考虑转移可能。口咽CT示:舌左侧肿物,符合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可疑伴左侧颌下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报告:(左侧舌部肿物)高分化鳞状细胞癌。PET/CT(体部不含头颅)示:1.舌体左侧前中部软组织团块伴异常高代谢,符合舌Ca表现;左颈部IIa及左Ib区几枚稍高代谢淋巴结,可疑转移;余双颈部稍高代谢小淋巴结,倾向于良性,建议动态观察。2.双侧腭扁桃体代谢稍高,考虑生理性改变可能性大:咽侧壁钙化斑;右侧叶间胸膜良性结节;右肺下叶少许炎症改变;左房稍大;肝左叶小囊肿可能;胆囊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胆汁淤积可能:肛管区结节状高代谢灶,考虑生理性可能性大;盆腔、腹股沟良性小淋巴结:脊柱退行性变;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区稍高代谢灶,考虑炎性改变可能性大。予根治性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因高龄不耐受,患者化疗中止,继行放疗。后间断口服“西黄胶囊”、“生血宝合剂”等扶正解毒。
2023-01-11月患者舌根部溃烂疼痛,疼痛评分(VAS)9-10分,于门诊行“粒子植入”,后于我院住院治疗。查头颅CT示:1.双侧基底节区及脑干腔隙灶、软化灶;2.老年脑改变:脑白质稀疏;3.左侧中耳乳突炎:建议MR检查。颌面部CT示:1.舌体区不规则极高密度影,请结合临床;2.舌体-舌根结构不清,左侧份混杂密度影;3.双侧咽隐窝显示欠清;口咽扁桃体环稍厚;双侧梨状窝显示欠清;4.喉后壁软组织增厚;喉旁间隙结构不清;5.甲状腺饱满,密度欠均匀,请结合彩超检查;6.双侧颏下区、颈部多发淋巴结;7.双侧颏下区皮下软组织略肿胀;8.下颌骨右侧份内侧高密度影,请结合临床;建议进一步检查。胸部CT示:1.考虑右肺上叶、中叶炎症,请结合实验室检查;2.右肺散在微结节;3.两肺散在索条影;4.左肺下叶肺大泡;5.主动脉、冠状动脉管壁钙化斑;主动脉根部高密度影,请结合临床。上腹部CT示:1.肝内低密度影,囊肿?2.胆囊稍饱满;3.左肾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请结合彩超检查或CT强化扫描。予局部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2023-02-14复因左颊疼痛,VAS评分8-9分,伴周身乏力入院,予“康艾注射液”扶正、抗炎等治疗,好转出院。
2023-08-21复发,为求进一步治疗,以“口腔肿瘤”收治入院。
与本病相关病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0 余年,最高血压185/?mmHg,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2.5mg q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既往有冠心病病史 10 余年,口服 “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qd”、“盐酸普罗帕酮片150mg qd”、“复方丹参滴丸,8粒/次,2次/日”,病情控制稳定。有“羟考酮、吗啡药物” 过敏史。
专科检查:
身高 160cm,体重 67kg,体表面积1.97m2。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80 分。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破溃、皮疹。双侧颏下区、颈部触及有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肿块、结节。口腔黏膜无溃疡,咽部溃烂,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体略肿大,伸舌居中,无震颤。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侧颈部未闻及血管性杂音。胸廓正常,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双侧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率51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麦氏点、双输尿管点无压痛,Murphy征(-),肝脾区无叩痛,移动性油音(-),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
辅助检查:
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0.84 *10^9/L;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AST/ALT 1.9U/L,碱性磷酸酶48 U/L,渗透压 279mmol/L,总胆固醇5.81mmol/L,高密度胆固醇1.63mmol/L,低密度胆固醇3.77 mmo1/L,载脂蛋白A1 1.80g/L,载脂蛋自E 8.4mg/d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化学发光法^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测定、凝血五项: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QT间期延长,ST段异常,余未见异常。
颌面部CT:对比前片(2023-01-11):1.舌体左份不规则极高密度影,较前相仿;2.左侧梨状窝变浅;右侧梨状窝较前增大;双侧咽隐窝显示、口咽扁桃体环,同前;3.喉后壁软组织、喉旁间隙结构,较前相仿;4.双侧颏下区、颈部同前;5.双侧颏下区皮下软组织略肿胀,喉部软组织肿胀减轻;颏下皮下软组织肿胀较前稍减轻,6.原下颌骨右侧份内侧高密度影消失。
胸部CT示:对比前片(2023-01-11):1.肺内炎症吸收;2.右肺散在微结节,较前相仿;2.左肺下叶肺大泡,同前;3.主动脉、冠状动脉管壁钙化斑;主动脉根部高密度影,较前相仿。
诊断:
中医诊断:舌癌(瘀毒互结);
西医诊断:舌恶性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病史总结
病例评析
舌癌作为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强、易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根据《NCCN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晚期或复发性舌癌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根治性放疗及同步放化疗,但老年患者常因合并症或治疗毒性难以耐受根治性方案。研究显示,老年舌癌患者接受传统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40%-50%,且复发率高达35%-45%,与肿瘤异质性、放疗抵抗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1]。本例患者初诊时接受调强放疗(IMRT,肿瘤区剂量69Gy/30f)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但因高龄及顺铂化疗不耐受(急性胃黏膜损伤)被迫中止,后续肿瘤复发累及喉旁间隙及下颌骨,符合晚期舌癌的难治性特征。
患者初始时影像学(MR/CT/PET-CT)明确舌癌累及下颌骨及左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确诊“高分化鳞癌”,因高龄及心血管合并症,同步化疗方案调整为单药“顺铂”周剂量,但1周后因急性胃黏膜损伤中止,仅完成放疗及“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治疗后体力严重下降,需间断口服扶正中药(“西黄胶囊”、“生血宝合剂”)维持。后续舌根部溃疡疼痛,肿瘤几次复发,门诊首次行“粒子植入术”,后住院给予抗感染、联合“康艾注射液”扶正、“头孢他啶”抗炎,局部控制稍见成效。同年8月,MDT评估认为手术风险过高(累及下颌骨及喉部),二次放疗易导致放射性骨坏死,最终再次选择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精准覆盖舌体及下颌骨病灶,术后疼痛缓解,出院时VAS评分1-2分,影像学证实喉旁结构改善。2024年11月复查显示患者目前病情控制稳定,VAS评分0-1分;2025年3月回访,患者表示目前生活状态良好,自主进食,吞咽及语言功能良好,VAS评分0分。
粒子植入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半衰期59.4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毗邻正常组织。研究显示,CT引导下粒子植入对复发性口腔癌的局部控制率可达72%-88%,显著高于传统放疗(50%-60%)[2-3]。本例术后影像学示喉旁肿胀消退、下颌骨病灶消失,印证其精准疗效。且粒子植入可在局麻下完成,全身毒性低,尤其适合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研究表明,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期较传统放疗组延长7.2个月,且3级以上毒性反应发生率降低62%[4]。本例术后未出现放射性骨坏死或黏膜溃疡,KPS评分稳定(80分),体现其安全性。本病例警示,口腔癌存在驱动基因异质性(如PI3K/TP53共突变)及克隆演化风险。未来需加强治疗全程分子监测(如ctDNA动态分析),适时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或靶向药物。口腔鳞癌中PI3K通路激活率约30%-40%,可能与放疗抵抗相关[5]。借鉴肺癌双突变治疗经验,可探索粒子植入联合PI3K/mTOR抑制剂(如依维莫司)的协同策略,但需警惕叠加毒性(如黏膜炎、高血糖)[6]。
专家简介
郝巍 教授
河北省中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筋骨养护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针灸学会针麻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医学分会,常委
河北省医学会理事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医学与疼痛专委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Head and Neck Cancers. 2023.
[2] Jiang YL, et al. Brachytherapy for recurrent or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Oral Oncol*. 2021.
[3] Wang X, et al. CT-guided I-125 implantation in advanced tongue cancer. *Brachytherapy*. 2020.
[4] Li M, et al. Radioactive seeds vs. radiotherapy in elderly oral cancer. *J Geriatr Oncol*. 2022.
[5] Sun Y, et al. PI3K mutations in recurrent oral squamous carcinoma. *Nat Commun*. 2023.
[6] Harrington KJ, et al. PI3K inhibition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Lancet Onco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