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银质针治疗腰及下肢肿痛案例
作者:贾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概述
基本信息:
患者,女,59岁,因脑膜瘤术后右侧肢体疼痛5年,右下肢疼痛加重伴水肿半年于2025-3-31就诊于疼痛科。
主诉:
脑膜术后右侧肢体疼痛5年,右下肢疼痛加重伴水肿半年
现病史:
患者5年前行脑膜瘤手术后出现右侧肢体疼痛、无力,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痛、胀痛、刺痛交替出现。自半年前起,患者右下肢疼痛逐渐加重,疼痛程度、频率明显增加,伴左下肢轻微刀割样痛,及双下肢水肿,右侧为甚,肿胀伴触痛明显,无下肢麻木,口服布洛芬、普瑞巴林等药物疼痛稍缓解,肿胀逐渐加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神经痛”收入院。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进食尚可,睡眠欠佳,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5年前曾行脑膜瘤手术(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查体:T:36.2℃ P:70次/分 R:18次/分 BP:128/84mmHg。神清,言语不清,轮椅推入病房,痛苦面容,指令动作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左2.5mm,右2.5mm,对光反射灵敏,辐辏反射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可,颈项运动自如,无颈抵抗,未见颈动脉异常搏动,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上肢、下肢肢体肌张力高,右侧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亢进,双下肢可及凹陷性水肿,双侧髌下10cm腿围(L 35.7cm R 37.2cm),双侧踝上5cm腿围(L 19.3cm R 22.2cm );双下肢皮温、皮肤颜色正常、对称。双侧巴氏征阴性,双膝以下触诱发痛阳性,右侧为甚,NRS评分8分。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肝功能(-),白蛋白(38.3mg/L);肾功能:肌酐:40umol/L,钠130.20mmo1/L,钾3.23mmol/L。
影像学检查:超声-双下肢静脉示,右小腿皮下软组织水肿;超声-双下肢动脉示,未见异常;颈椎、腰椎MRI平扫:1.颈、腰椎退行性病变;腰5-骶1椎体终板炎;2.颈3-7相邻椎间盘突出;3.腰3-骶1相邻椎间盘突出,腰4-骶1双侧侧隐窝狭窄;颅脑增强MRI:提示颅脑术后,局部软化灶形成。
肌电图检查因患者不能配合未完成。
诊断:
神经痛;肢体水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脑膜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
鉴别诊断:
1.中枢痛:多存在脑卒中病史,以偏侧肢体多见,少部分有单独上肢或下肢疼痛出现,以自发痛、持续性疼痛为主,常呈烧灼感、刺痛、冻结感、点击感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
2.其他原因导致肢体水肿:包括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心力衰竭、肝病、药物反应、淋巴水肿等。常用辅助检查包括多普勒超声、CT增强静脉造影显像、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淋巴管显像等。最终的诊断取决于综合的分析评估。
诊疗经过:
完善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检查等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复查颅脑增强MRI及腰椎MRI,排除颅脑占位性疾病复发、腰椎疾病,完善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除外血管性水肿后,予以患者补钠、补钾药物治疗,于2025.4.3行腰臀部银质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治疗过程顺利,结束后嘱卧床休息2小时,术后第二天患者双下肢肿胀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分。于2025.4.5出院。
随访:
患者术后5天随访,双下肢疼痛明显改善,水肿明显消退。
病例小结
患者女,59岁老年女性,既往5年前脑膜瘤术后,以“脑膜术后右侧肢体疼痛5年,有下肢疼痛加重伴水肿半年”入院,诊断为:神经痛;肢体水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脑膜瘤术后。经药物治疗后疼痛及肿胀缓解不佳,行腰部银质针治疗后,下肢疼痛与肿胀明显改善。
病例解读
1. 诊断依据:典型阵发性刀割样疼痛、刺痛,伴触诱发痛,口服普瑞巴林症状稍缓解,疼痛特点呈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实验室检查除外下肢炎症、感染;下肢血管超声除外血管病变;颅脑、腰椎检查除外其他继发性原因。肌电图检查不能耐受。
2. 治疗选择:患者病情复杂、疼痛程度重,伴有下肢明显肿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选择腰部银质针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疼痛及肿胀均有疗效。
3. 术后管理重点:早期关注下肢疼痛、肢体肿胀,长期随访预防复发,必要时复查颅脑增强MRI、肌电图等检查。
➤银质针治疗
银质针治疗在解决慢性软组织疼痛的过程中不仅对疼痛起作用,还对改善肢体软组织肿胀有效,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如下:
1.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①解除肌肉痉挛:银质针的松解作用可缓解肌肉、筋膜的高张力状态,降低对血管和淋巴管的压迫,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组织液渗出。
②热效应:治疗时针尾加热可能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流,促进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从而减轻淤血性水肿。
2. 调节神经功能
①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慢性水肿常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血管收缩有关。银质针的刺激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灌注。
②镇痛与炎症调节:通过阻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恶性循环,减少炎症介质(如P物质、前列腺素)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3. 改善淋巴回流
①机械刺激作用:针刺可能通过物理刺激激活淋巴管收缩功能,或通过局部组织松弛(如筋膜松解)解除淋巴管压迫,促进淋巴液回流。
②减轻纤维化:长期水肿可能导致组织纤维化,银质针的松解作用可能打破纤维粘连,恢复软组织弹性,改善淋巴循环。
4. 抗炎与组织修复
①抑制无菌性炎症:下肢水肿(如静脉功能不全或慢性劳损)常伴随低度炎症。银质针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如降低TNF-α、IL-6等促炎因子),减轻炎症性水肿。
②促进组织修复:针刺刺激可能激活局部修复机制,加速血管内皮和软组织修复,恢复正常的液体交换平衡。
➤注意事项
①适应证选择:银质针更适用于由慢性软组织劳损、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或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继发性水肿,而非心源性、肾源性或肝源性水肿。
②综合治疗:严重下肢水肿需结合病因治疗(药物或手术),银质针可作为辅助手段。
若患者存在下肢水肿,建议先明确病因(如深静脉血栓、心肾功能不全等),在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后,再考虑银质针治疗。
专家简介
贾强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腰背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未来研究会睡眠研究分会秘书
•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 秘书
•湖北省神经科学研究会理事
•武汉市疼痛重点临床专科评审专家库成员
•湖北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
诊疗专长:
•擅长各类急、慢性痛症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擅长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
•尤其擅长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射频消融术、银质针筋膜松解术、神经射频调控技术治疗颈肩腰背痛
•精通中枢及周围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会阴痛、手术后疼痛综合征、脊髓损伤等难治性神经痛,对糖尿病神经病理痛、脉管炎、面肌痉挛、顽固性失眠、肿瘤晚期姑息治疗有独特的治疗方案
个人荣誉:
•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规培生导师,2020获评“湖北省卫建委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获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核心人才”。
科研成果:
•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编著作、副主编及参编著作2部,在国际、国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