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腹痛黑便背后的罕见“元凶”|病例学习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腹痛持续2个月、黑便5天就诊。
患者2个月前在外院接受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复杂溃疡,胃窦活检病理提示慢性活动性炎症伴溃疡形成。碳13尿素呼气试验
结果为阴性。患者近6个月无饮酒史,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既往无手术或药物滥用史,但有不洁性交史。接受8周抗溃疡治疗(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后腹痛缓解,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前5天腹痛复发并出现反复黑便。
入院时查体显示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7 g/L(正常范围:130-175 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1.8 fL(正常范围:82-100 fL),血小板计数159×109/L(正常范围:125-350×109/L),白蛋白31 g/L(正常范围:40-55 g/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幽门螺杆菌
(HP)抗体阴性。腹部CT
检查: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区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图A)。胃镜检查:胃窦(图B)及十二指肠(图C)活动性溃疡。内镜下用肾上腺素
盐水(1:10000)对胃窦溃疡进行止血,因溃疡病变活动性出血,胃镜下未行活检。
该患者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诊断治疗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要症状为腹痛,经诊断确认其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常规抗溃疡治疗效果不佳,停药后黑便复发。患者过去6个月无饮酒或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史,且无HP感染证据。因此,需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进行鉴别诊断,包括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恶性肿瘤、克罗恩病、特发性因素、肥大细胞增多症、淀粉样变性,以及感染(如结核
、梅毒、巨细胞病毒)等。
经了解,该患者有多名性工作者接触史。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医院梅毒或艾滋病的老年患者诊断率上升,医务人员怀疑患者的消化性溃疡与性传播疾病有关。经过多次深入询问,患者最终承认过去有多名异性不洁性交及口交史。患者否认生殖器硬结或溃疡史。后续血清梅毒螺旋体
(TP)颗粒凝集试验结果阳性,TRUST滴度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检测结果阴性。
进行第二次胃镜检查,并在内镜引导下对溃疡病变进行多次活检。胃(图D)和十二指肠(图E)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慢性活动性炎症伴溃疡形成。胃溃疡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对TP呈弱阳性(图F和G)。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活检标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MetaPath)检测病原体核酸,发现TP。
最终,患者被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梅毒。
治疗与转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1次,共3周),10天后腹痛缓解,大便转黄。3个月后胃镜复查显示溃胃窦(图H)和十二指肠球部(图I)多发溃疡已愈合,随访4个月无复发。
小结
梅毒是由TP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梅毒通常表现为全身性皮肤和生殖器损伤,但内脏器官受累罕见。在胃肠道梅毒病例中,胃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但发病率仅为1%。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受累更为罕见。
胃十二指肠梅毒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症状类似于消化性溃疡病。TP侵袭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途径有两条:经口腔和食管下行,以及通过血液传播。梅毒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是非特异性炎症,皮肤病变可能不明显。患者常隐瞒不洁性交史,临床医生可能对疾病缺乏全面了解,导致误诊和误治。如果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且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必须仔细评估这些胃肠道表现与梅毒感染的关系。在消化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TP感染。
参考文献:
1. Liu B, Guan F, A Rare Cause of Abdominal Pain and Melena, Gastroenterology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5.03.031.